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毛泽东决策建武钢

发布日期: 2017-10-17 来源:

李崟 周薇

  武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大型钢铁基地,是中国制造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决策建立武钢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所起的巨大作用却鲜为人知。

身在苏联,心系钢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斯大林便来电,热情地邀请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他70寿庆活动,实际上是希冀通过两人的交流,化解中国国内战争时期结下的恩恩怨怨,从而加深两国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友谊。
  面对难却的邀请,毛泽东也衷心地希望访问莫斯科。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中国仍然面临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任务转移到了建设方面。在那百废待兴的时代,中国建设的方向是什么,建设的道路怎样走,毛泽东的思想中虽然有了一些思考,但是还不成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苏联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访问苏联,借此学习其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带着一些新中国初步建设的设想,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出访之行。经过10天的旅程,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
  苏联领导人对毛泽东的到来非常重视,当天晚上,斯大林接见了毛泽东,并嘱咐外交部长维辛斯基一定要全面细致地安排好毛泽东在苏联期间的一切工作和生活。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了斯大林70寿辰欢庆宴会,第一个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12月24日,毛泽东又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会晤。
  毛泽东没有陶醉于苏方的热情款待,他非常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在居住的别墅里,他诚恳要求前来看望的莫洛托夫、柯瓦廖夫、费德林等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莫洛托夫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始终围绕国家工业化这一主线开展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而是始于重工业的发展。在发展重工业中,又把钢铁放在首位,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是走的这条钢铁第一,重工业优先的道路。所以西方国家一般需要花费50—100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在苏联仅十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实现。
  钢铁和重工业,莫洛托夫的介绍,深深地打动了毛泽东,他神情专注,思考之中开始构筑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塔斯社记者采访,他首先指出这次莫斯科之行,能够耳闻目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不虚此行。接着说明新中国刚刚建立,要搞好经济建设,必须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要从重工业人手,这是工业化道路的捷径。因此我们要继续与苏联订立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必须争取苏联对中国建设的帮助。
  为了尽早解决和落实中苏双方互助的具体问题,毛泽东立即电召周恩来,要他率有关人员前往莫斯科,与苏方进行具体谈判。接到毛泽东的电令后,1月10日,周恩来即率领李富春、欧阳钦、叶季壮、吕东、伍修权等前往莫斯科。
  为了领会毛泽东的意图,周恩来在西北利亚新西比尔斯克车站时,就与毛泽东通了长途电话。但由于线路不好,声音不清楚而很快中断。
  1月14日,毛泽东开始前往列宁格勒参观大型工矿企业。在列宁格勒,毛泽东参观了大型钢铁厂。
  列宁格勒钢铁厂,是一个大型现代企业,作为材料工业基地,它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来到工厂,当看到一炉炉铁水像一条条火龙奔腾而出时,不由得驻足良久,心中陡然升腾起中国要建设,必须要建设这样的钢铁厂的宏愿。
  当晚,毛泽东夜不能寐。中国必须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厂,这是中国重工业的希望,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希望。但毛泽东也深深知道,现在的中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要建设这样的企业,是远远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技术、人才、资金都是难以逾越的坎,中国需要苏联的帮助和支援。如果能把苏联的支援和帮助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那么这次来苏的目的就达到了。直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增加“互助”两字时,他的双眉才缓缓地舒展开来。
  1月18日,当火车抵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时,周恩来再次与毛泽东通了电话,在电话中毛泽东把他的想法和思路告诉了周恩来,并对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后,如何开展工作、企望获得什么结果和应当考虑提出的问题等作了具体指示。
  1月20日,周恩来等顺利抵达莫斯科。毛泽东再一次告诉周恩来,中国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要建设必须优先发展钢铁生产,发展重工业,这是经济建设和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要与苏联订立友好同盟条约,必须包括互助合作。要在条约中强调技术、人才、资金的互助与合作。
  1月23日,斯大林会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斯大林谈到这次中苏谈判的具体内容时,周恩来从容回答这次中苏谈判,主要应解决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问题和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
  随后,周恩来与米高扬、维辛斯基、葛罗米柯等协商会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强调“友好同盟”的具体内容自然就包括互助合作在内了,这应该是条约的具体内容。苏联方面对周恩来的解释很感兴趣,也非常重视,因此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斯大林。斯大林听后表示首肯。
  正是因为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因此苏联将对中国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帮助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为以后武钢的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月1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克里姆林宫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斯大林、毛泽东、什维尔尼克、莫洛托夫等苏中主要领导人出席了这个仪式,周恩来作为中方全权代表同维辛斯基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
  看到条约顺利签订,毛泽东举起酒杯,与斯大林一饮而尽。
  2月17日,毛泽东结束了苏联之行,与周恩来、欧阳钦等起程回国。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