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毛泽东与一代名将段德昌

发布日期: 2019-02-26 来源:

刘炳峰

  在毛泽东故乡韶山正北偏西约300公里处,有一座小县城——湖南省南县。1904年8月19日,在该县南洲镇火箭村诞生了一名男婴,他就是后来成为我军早期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毛泽东誉为“共和国第一烈士”的军事家段德昌。
  

初次相见,段德昌便表现出了不凡的机敏和好学上进精神,给毛泽东等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段德昌,字裕后,号魂。他7岁人私塾,后转入小学。1921年4月,28岁的毛泽东以湖南省督学身份,与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陈书农到洞庭湖区各县考察教育情况。年近17岁的段德昌正在南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德昌小学)就读。
  毛泽东一行来到南县,县劝学所所长严世杰向他们汇报了南县教育情况。汇报中,严所长无意中谈到一个学生名字,这就是县一高小号称“孩子王”的段德昌。
  原来,这年年初,县一高小闹过一场风波。原校长因贪污财物,学校伙食被搞得一团糟。段德昌发动全校学生抗议造反。事情传到县里后,被各打五十大板,校长被撤职,段德昌也受到处分。
  毛泽东听罢,心头一震,不由想起此前曾有学生给他写信之事,印象中寄信人好像就叫段德昌。毛泽东很想见见这位“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很快,一位身着蓝色布衫看上去十分精神的学生,被引到毛泽东面前。
  当段德昌获知这位身材高大、满脸英气的人就是不久前他写信反映情况的省督学毛润之时,惊喜不已,上前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
  从段德昌、严世杰的介绍中,毛泽东进一步了解了南县和县一高小的教育情况。段德昌思维敏捷,表达清晰,话语幽默,不时对上课老师进行惟妙惟肖地模仿,给毛泽东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毛泽东与段德昌第一次相见、相识。
  当晚,毛泽东又将段德昌叫到其下榻处,继续了解南县乡村的国民受教育情况,段德昌娓娓道来……谈话间,毛泽东还从包裹里拿出最新出版的《新青年》给段德昌看。德昌一见是书,便欣喜地接过去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毛泽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将油灯移到段德昌跟前,说:“德昌弟,我看你也像我从前一样,遇到好书,就像饿牛闯进菜园子,大口大口地吃个不停哟!”
  段德昌笑道:“我母亲早逝,父亲在外地任职。我是靠祖母抚养带大的。父亲每次回来都会带些好书给我看,如《天演论》《民约》等,我都很喜欢读……”
  他们越谈兴致越浓,不觉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天亮后,毛泽东等又随段德昌来到九都山,在乡村小学和私塾中进行调研,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闲暇时,段德昌便带毛泽东等去附近景点游览。一天,当他们来到赤松亭时,见一位道士将一只大公鸡吊在香炉脚下。据称,这只鸡被训练得像只看门狗,能将不敬神拜佛的闲游者啄出山门。毛泽东一见这只足有两尺高的“庞然大物”,随口吟起唐代民歌《神鸡童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随后转身问德昌:“后边还有几句,怎么说?”段德昌朗诵道:“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父持道挽丧车。”毛泽东笑道:“德昌小弟,好记性啊!一字不差。”
  他们边聊边走,几乎游遍了赤松亭的各个角落、景点。每到一处,毛泽东都会驻足观看,仔细评说,根本不像是初来乍到,更像是故地重游。这使段德昌对毛泽东一行表现出的丰富渊博的学识、生动有趣的语言以及处处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抱负等,肃然起敬。他做梦也没想到,眼前认识的这位“省督学”,竟是将来改变中国历史的魄伟奇才。
  同样,此间段德昌所表现出的不凡机敏和好学上进精神,也给毛泽东等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