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毛泽东诗词中的武汉形象

发布日期: 2023-12-29 来源: 长江日报

杨彬

  毛泽东为武汉写过两首词,分别是《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这两首词描写了武汉特色鲜明的形象,从“烟雨莽苍苍”到“极目楚天舒”,武汉形象在毛泽东诗词里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毛泽东诗词成就了武汉豪迈大气、英雄辈出、敢为人先的形象。

  《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未能给中国革命指出正确的道路,仍然作出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反而被排斥在大会之外。当时,心情苦闷的毛泽东登上蛇山,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一切风景尽收眼底。茫茫大江东去,平汉铁路纵贯南北,龟蛇二山笼罩于苍茫的天际之中。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菩萨蛮·黄鹤楼》。此时的武汉,就是当时的中国形象的缩影。当时的武汉形象在毛泽东笔下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状态。但是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他信念坚定,豪情依旧,心中已有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宏图。该词下阕从苍凉变得激昂,显现出毛泽东百折不挠、险恶不惧的革命家的品格,从而呈现出武汉形象的英雄气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因此,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从此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武汉这座城市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1956年,毛泽东到武汉视察三次畅游长江。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便将行程和典故巧妙结合,表达出作者非常愉悦的心情,也描写出了人民幸福安乐的美好图景。从此“武昌鱼”成为武汉佳肴的代名词。“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写出长江奔流到海的气势,写出横渡长江的壮举,更是写出了武汉天高地阔的地理优势,写出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武汉形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了毛泽东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时的“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描写时光的变化,也是描写新旧时代的巨大变化。对照《菩萨蛮·黄鹤楼》中的“黄鹤知何去”的时间之问,抒发了诗人此时在武汉心情发生了极大变化,从苍茫到宁静,从“烟雨莽苍苍”到“极目楚天舒”,从“龟蛇锁大江”到“天堑变通途”,武汉形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呈现出武汉形象新的内涵。

  此时毛泽东正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乘船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并详细听取建设汇报,非常激动,于是便有了“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此时的龟蛇“静”了下来,服服帖帖地听从中国人民的指挥,龟蛇从“锁”到“静”,展示了武汉形象的巨大变化,“起宏图”,说明全国到处都在进行宏伟的建设,其具体指长江大桥的建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诗人以欣喜的笔触描写长江天堑变通途的巨大变化,长江大桥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武汉形象的标志。在《水调歌头·游泳》下阕中, 毛泽东将目光看向武汉上游,对三峡水利工程作了远景规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诗人将心中关于三峡过程的宏伟蓝图描写出来,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为人民造福的愿景描写出来。当时“天堑变通途”已是现实,而毛泽东当时规划的远景“高峡出平湖”如今也成为了现实。可以说,这首词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典范。全词上阕记游泳,下阕写建设,诗人都是以武汉为坐标点进行写作,在武汉“极目楚天舒”,在武汉将视野投向长江三峡,在武汉这座城市生发出革命浪漫主义豪情。因此《水调歌头·游泳》激励武汉人民视野开阔,豪迈大气,同时也成就了武汉豪迈大气、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形象。

  来源:长江日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