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惠
一
宣侠父又名尧火,号剑魂,1899年12月5日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现改市)的长澜乡。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优秀党员,是党在白区的坚强战士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宣侠父幼时就读于本乡的坑坞小学,后转到他父亲教书的学校,17岁时毕业于店口觉民小学。在高小,他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叫金焕善(侠父以后为他改名为一新),家在县南陶朱乡的金村,是村民金兆瑞的第六个儿子。其嫡母去世后,续弦的继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也就是一新最小的妹妹叫金婉琳(后改名为金铃)。她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结识了宣侠父并对他产生了爱情。金铃的母亲临终前把宣侠父叫到床前,嘱托说:“琳琳给你做老婆,你要好好待她!”两人遂于1929春节前夕结为伉俪。
诸暨是一个素具革命传统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一批早期党员和领导人,诸如汪寿华、俞松林、张秋人、宣中华等都是诸暨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虽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县境,但就在离县署不远的金村,革命火种依旧在敌人眼皮底下蔓延。这里早就是全县有名的红色据点,被称为“小莫斯科”。金一新在宣侠父的影响下,成为村里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一新的长兄有四个儿子,老二树永、老三树东(即金城)和一新的另一个堂侄树望,都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入党的,树望的小弟树岳也是青年团员。
宣侠父少年时聪慧锐敏。其父宣铁珊是远近有名的拔贡,所谓拔贡,就是从考不上举人的秀才中选拔的头一名。铁珊为人忠厚老实,诗词歌赋俱精。因为家境清贫,曾充“枪手”替代别人中过举人。宣侠父的旧学基础就是跟他父亲打下的,旧体诗词写得也很好,极受同窗和远近亲朋所喜爱。他爱好书法,练就一手王羲之的兰亭体小楷,写得隽秀飘逸;还会写一手漂亮的空心字,除“井、阱、耕”等少数字外,大多能一笔写成。
宣侠父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也受到当时家乡进步青年的钦慕:1920年夏,宣侠父在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本科就读四年后,在毕业考试中由于总分第一,获准以公费留学日本。两年后因参加革命活动又被取消公费;未几,他回国在浙江一所水产学校任教,同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即转为共产党员;转年5月,他受中共浙江省委的委派,组织并带领樊嵩华、陈德法、石祖德、胡宗南等十余人,经上海去广州投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却因上书反对校长蒋介石的军阀作风,受蒋严斥后,仍本“大璞未琢总是玉,钢精宁折不为钩”的决心,拒不“悔过”,3日后愤而离开军校;1925年春,他受上海党中央派遣,到北京经李大钊、徐谦推荐,与钱清泉等一起到国民党军冯玉祥部工作。当年10月随国民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西征。入冬,与钱清泉、张一吾(一谷)在兰州秘密建立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翌年夏,他又以甘肃督办代表身份,深入到甘南草地欧拉部落,策划并参加甘青藏民大同盟大会。经过几度周折,他用上下施压的办法,终于迫使欺压藏民的西宁镇守使马麒于1927年4月撤出甘南。甘南藏民由衷感激他的帮助,特意给他取了个藏族名字札喜才仁,意思是吉祥长寿。
冯玉祥在五原誓师以后,准备采纳共产党人刘伯坚提出的“出兵潼关,会师中原”的战略方针,于1927年5月初决定将国民军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宣侠父为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领中将衔。
就在此前不久,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举起了屠刀。冯玉祥出于自身利害,先后与汪精卫、蒋介石举行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参与蒋、汪的反共活动,也在所部官兵中发动“清党”。不同的是,冯对身边的共产党人素怀敬慕之情,因此他没有像蒋介石那样大开杀戒,而是采用“礼送”方式将他们驱逐出境……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