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血染铁铸的老红军

发布日期: 2017-01-25 来源:

    龙麟

  人活着的时候,红军的故事和歌声也活着,时时刻刻回荡在龙头山中;人谢世后,生命之火也熄灭了,龙头山不再见到老红军郑福堂的身影,不再听到他那执拗的歌声……然而,老红军血染的风采与军人的荣耀依然存在,那从胸腔发出的“家常话”,依然落地有声:“我一生全靠共产党,也一生跟着共产党走,枪林弹雨几十年,从不动摇!心中有个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就不怕汉奸、反动派,就不怕各种洋鬼子。”
  老红军郑福堂,1916年出生于武汉江夏区梁子湖畔一个贫苦的渔家。一家五口,父母和两个哥哥,因他排行老三,乡亲们都叫他“三伢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4岁他就帮人放牛,划船,梁子湖畔留有他童年的足迹。15岁时,他开始贩卖糖果、香烟,老汉口车站一带的街头里巷,曾有他提篮叫卖的童声。他从小好动,尚勇。有次,有个守门的日本人强拿他的一条“金鼠牌”香烟不给钱,不几天,他用自做的弹弓,准确无误地弹瞎敌人一只右眼……从此,他离开了汉口,沿江堤跑到黄州,流浪到黄安(今红安县)。他离开了父母,独自在黄安帮人放牛谋生。
  当时的黄安是全国的第二大红色根据地。既有张开仕领导的地方游击队,还有徐向前领导的红军。一些红色歌谣在群众中互相传唱。如“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扛枪,女将送饭。农友大众,心向共产!”
  1931年夏日,郑福堂在黄安蔡家湾田畈里边放牛边唱上述歌谣,恰逢张开仕带着便衣队伍从此路过。张开仕闻声上前询问他:
  “小兄弟,是谁教你唱这歌的?”
  郑福堂见来人戴着红袖章,佩带红缨大刀,就知道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游击队,便毫无顾忌地回答道:“还用教,到处都这样唱,听都听会了。”
  “想不想当兵?跟共产党一起打土豪劣绅,反剥削反压迫。”
  此时的郑福堂16岁多,已发育成一个棒小伙。他早就听说黄安农村到处有共产党领导的人马。他从小疾恶如仇,秉性好强,一种为穷人打江山,使他满口答应了。从此,他就铁心跟着共产党走!
  通过几次采访,我无法忘却老红军郑福堂那尚武豪放的气质,无法忘却他在血与火相交织的几十年中赤胆忠心跟党走的誓言——“我在徐海东领导的七十四师和红二十五军当班长、排长时,先是从陕南西征三千余里转战到大别山,后又浴血奋战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在奇险经历中,喝牛尿,吃草皮,受尽了世上罪苦,靠什么精神支撑过来?靠的是心中有个共产党,就能战无不胜!”
  “我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从徐州、郑州一直打到海南岛,从国内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战场。这阶段我虽然是营长和师级参谋长,但我并不谋求高官厚禄。为了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我同世界上最霸道、最野蛮的敌军作战,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先后五次受重伤,九次从死神怀里苏醒过来!是什么力量支撑我总是不怕死?还是那句话:心中有个共产党,就有大无畏的精神。”
  是的,老红军郑福堂浴血奋战几十年,紧跟共产党走,并不谋求个人的“高官厚禄”,也不求万世留名。2000年初夏他84岁高龄去世前,就不指望人们记住他!他曾说:“我不图虚名传千古,但愿党的光荣传统启后人!”龙头山还留着他仰天的长问和忠心耿耿的寄托——
  “我不明白霸权主义的屠夫们是否真的改变了侵略本质,真的立地成佛?!
  我不理解日本政府何故至今还粉饰那段极不光彩的侵略历史?!
  因此,我希望后来人跟着共产党走!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原载《武汉文史资料》2001年第8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