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罗亦农的非凡革命人生

发布日期: 2018-02-28 来源:

夏远生

  著名革命烈士罗亦农,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英勇牺牲的第一人,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年仅26岁。在他短暂非凡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的许多著名人物有着不解之缘。
  

毕业于教会学校的共产主义者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字慎斋,号振纲,又名罗觉。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一个富裕家庭。7岁入私塾。11岁到湘潭下摄司向家塘晚清秀才、开明人士郭月钦的学馆读书,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早年曾考入美国长老会办的教会中学——湘潭益智学校,在教会学校读了几年书,接受英文训练和神学教育。但是神学教育当局没有想到,他们苦心孤诣要培养上帝的信徒,却事与愿违,造就了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共产主义者。罗亦农在校期间,对所谓的上帝不甚恭敬,却热衷于参加学生自治会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反对学校强行奴化教育,不参加做礼拜等教会活动,还串联一些学生上街参加迎接讨袁军活动,受到校方严重警告。1917年参加反对日货斗争,被开除学籍。早年,罗家为罗亦农安排了一门亲事,娶了一个妻子,目的是想束缚他的心志和手脚,让他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继承家业,光宗耀祖,可是没有起到作用。相反,结婚后,他冲破家庭的束缚,远走高飞,到上海求学,追求崭新的人生之路。
  

陈独秀介绍来的一个校对

  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罗亦农去了长沙,在船山学校自学,参与创设平民半日学校,参加国货贩卖团的爱国运动。旋即赴上海,改名罗觉,上了一所中学,以卖文为生,学费难以为继。经人介绍,他登门拜访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要求革命。陈独秀很欣赏这位血性的湖南青年,特别介绍他到贝勒路吴兴里16号的一家报馆当校对。罗亦农勤奋工作,刻苦自学,组织了沪滨工读互助团,以期“工读互助,改造社会”。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刊物,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陈独秀介绍,他又进上海共产党组织举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在上海淮海路有一条20世纪初建造的老式石库门房子弄堂。其中的6号住房,1920年3月被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租赁下来,作为上海共产主义者活动的场所。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便设在这里。为掩护革命活动,帮助准备赴苏、法的青年学习外文,1920年9月还在这幢房子里公开设立了外国语学社,任弼时、刘少奇、萧劲光、罗亦农等都在这里学习过。1920年8月,罗亦农与刘少奇、任弼时等8人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第一批团员,罗亦农还担任了首届团执行委员。1921年3月,罗亦农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5月,由上海共产党组织选派,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临行前,他告诉家人:我们的社会不好,现在世界要变”,我要到俄国去找一条出路”!
  

刘少奇等人的入党介绍人

  1921年5月,上海共产党组织选派罗亦农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罗亦农任旅俄中国共青团书记。他列席了共产国际“三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罗亦农欢欣鼓舞,很快在当年冬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中共第一期旅俄支部成立,罗亦农任支部书记,他介绍了刘少奇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刘少奇履历表上的入党介绍人一栏中,就填写着罗亦农的名字。
  1922年1月,罗亦农与俞秀松、瞿秋白等以中共代表团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年底,来莫斯科的陈独秀和中共旅莫支部书记罗亦农一起主持支部大会,讨论了任弼时等人的入党、转党问题。1923年初,当大批中国革命青年来莫斯科学习时,罗亦农又因学习刻苦,俄文基础好,而被推选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语言组书记,负责留苏中国学生的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1924年夏,他以中共第四期旅莫支部书记部书记身份,接见了赴苏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国际运输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国海员代表林伟民,并介绍其入党,使其成为广东海员的第一个中共党员。1925年3月,罗亦农被召回国,奉命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在《向导》等刊物上发表,阐述了“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要“实行工农大团结”等重要思想。劳动大会结束后,他任中共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他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多次起草传单以鼓动工人罢工斗志,并协助罢工委员会妥善安排了进入广州的20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