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张浩: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

发布日期: 2019-07-16 来源:

  祝华新

  中共党史上有著名的林氏三兄弟:
  大哥林育英(张浩),曾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在张国焘挟四方面军,挑战张闻天、毛泽东所代表的党中央和一方面军的关键时刻,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改写了历史。
  张浩的堂弟林育南,中共最早的工运领袖之一,能文能武,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强行扶持王明上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受到党内错误批判,随后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壮烈牺牲。
  张浩另一个堂弟林育蓉,又名林彪。从长征路上骁勇善战的一军团,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到解放战争中的四野,虎将一员。1971年叛逃,折戟沉沙异国他乡是后话。
  由于张浩1942年在延安英年早逝,《人民日报》有关张浩的文章不多。直到逝世40年后,198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才发表王鹤寿等人的长篇怀念文章,赞扬他是中共最早的工人领袖。
  张浩的伟大品格,在于对党的忠贞和担当。他曾经三次负伤,两次被捕入狱。日本侵略者想从他这里打开缺口,给他灌凉水,灌辣椒面、煤油;衣服扒光,扔到冰冷的地下室里。他的内脏和神经因此受到极大的损伤,为早逝埋下病因。在狱中他还亲自做叛徒的工作。出卖同志的叛徒并没有得到敌人的信任,也被关在牢里。张浩义正词严地说:既然丧失了党员的道德,难道连人的道德都不要了吗?在他反复工作下,叛徒终于推翻了原来的口供。
  张浩铭记史册的,是他奉共产国际之命秘密回国。刘英1991年10月6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忆起与丈夫张闻天在边区接待张浩的情景:
  来人反穿一件光板羊皮袄,正是壮年,看去机警精干。我问他这一路怎么来的,他说:有车坐车,没车走路。从蒙古越境进入中国以后,他一路上装扮成卖货郎,挑着货郎担沿途打听红军消息,是看到了陕北红军的布告才找来的。这一路走了整整3个月。我看墙角摆着一副担子,里面还有不少小孩衣服、帽子之类东西呢!
  于是才有了历史性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张浩回国时,正值党内老资格的张国焘与中央闹分裂。虽然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共长征途中的路线和人事纷争,也未授权张浩调解,但他以自己的政治判断,毅然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出面,做张国焘和四方面军的工作。张浩的从天而降,使张国焘转居劣势,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改变了(张国焘语)。张国焘终于承受不了共产国际的正统压力,被迫取消伪中央,率红四方面军主力到陕北会师。
  另一个闪光点,是他对历史正义的执着。林育南牺牲后,不仅遗体戴着国民党沉重的锁链,而且政治上戴着王明强加给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锁链。延安整风期间,他和关向应一起研究党内斗争,提出为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烈士平反。据张浩儿子林汉雄回忆,在延安已经靠边站养病的王明,坐在担架上来到张浩的窑洞前求和,隔着棉布门帘喊道:我们都是快要死的人了,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吧!张浩态度非常强硬,怒斥:你这个人我不见,快滚回去!
  老一代革命家作出的巨大牺牲,内心的坚忍,非过来人难以想象。据林汉雄回忆,第一次在延安见到父亲时自己已9岁。当天夜里,父亲赤裸着上身,紧紧搂着儿子睡了一夜。父亲挚热的怀抱,温暖着我,一直到现在。张浩病危时,林彪星夜赶回延安,走进窑洞,看见已病得面目全非的张浩,叫了声八哥,便泣不成声。张浩在病榻上送给他一段俄国名言:历史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历史道路铺展在原野之迹的密林。谁害怕尘土沾身,弄脏皮靴,谁就不必去从事社会活动。他念念不忘的,是林育南:他的冤屈,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路线和大是大非问题。我们如不为他说句公道话,对不起党,也对不起他。
  1945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林育南等同志的历史功绩,推翻了王明倾路线强加给他们的种种诬蔑不实之词。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