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红色荆楚》
P. 125

第二篇·建设时期


                 九大后全面展开。按照毛泽东的意图,就是“建立三结合的革
                 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
                 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通过“斗、批、改”,在各

                 方面落实党的一些政策,清除所谓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一些
                 影响,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达到“天下大治”。
                      1968 年 8 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

                 革联合发出的《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学校的通知》,湖北省各
                 级革委会陆续开始组织由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和贫下中农参加
                 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批进驻学校、机关等单位,“占领
                 上层建筑”,领导开展“斗、批、改”工作。9 月,省革委会发

                 出《关于大力组织高初中毕业生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指示》,决定将全省 1966 年到 1968 年的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

                 村插队落户。以后每年都动员城市的中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劳动,
                 插队落户当农民。直到“文革”结束,全省上山下乡的中学毕
                 业生共有 90 万名。1968 年底,原省直属机关一级单位 8000 多
                 名干部也被集中到黄陂农村进行“斗、批、改”。省革委会领

                 导也到武重、武锅、武船、武汉国棉一厂、二汽、武钢机总厂
                 和武汉大学等“六厂一校”开展“斗、批、改”试点。
                      1969 年 10 月,省革委会又按紧急战备要求,把省直属机

                 关干部和他们的家属,共 2 万多人,下放到沙洋劳改农场。在
                 那里办起“五七”干校,一边劳动改造,一边开展“斗、批、改”
                 工作。1970 年 3 月 28 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湖北省革命

                 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 年 3 月召开了中共湖北省第三次代表大
                 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湖北省第三届委员会。在此前后,广大共
                 产党员也逐步恢复了组织生活。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逐步恢复工

                 作,对全省局势向好的方面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斗、批、改”实际上是把“左”的错误方针在各个
                 领域里具体化,结果却伤害了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使



                                                                                 111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