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红色荆楚》
P. 124
·征程卷
已到了几乎失去控制的地步。
抵制极左
7 月的武汉,骄阳似火。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对武汉的
局势忧心如焚。7 月 30 日清晨,他从秘书手里接过电话,对沈
阳军区副司令员曾思玉说:“我已派飞机去接你,你立即来北
京”。面对毫无思想准备,甚至感到异常震惊的曾思玉,周总
理面授机宜:“掌握部队,调整部署,稳定局势,做好大联合工
作”。
曾思玉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一到武汉,按照中央的指示,
先是调整了军队部署,接着解放一批干部,开始酝酿成立“三
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1968 年 2 月 5 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简称省革委会)成
立。在此前后,全省各级革委会也相继成立。根据“军、干、群”
(军队干部、地方干部、群众组织代表)三结合的原则,一批
老干部参加了革委会的工作。在省革委会和各地、市、县革委
会内,尽管所谓“群众组织代表”占据了一些席位,但是他们
没有起到左右大局的作用。虽然后来社会动乱的局势有所反复,
主要领导权尤其是指挥生产的实权大多是掌握在工作多年的老
干部手里。如朱鸿霞等人在武汉和湖北各地策动所谓“三反一
粉碎”“反复旧”等运动,但因参加革委会工作的老干部一般
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政策水平,灵活运用“抓革命,促生
产”的口号,对处于严重形势下的工农业生产努力加强领导和
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经济建设中的许多困难,在一定程
度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无政府状态,对恢复某些日
常工作、组织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革委会基本控制大局后,“斗、批、改”的任务提在议事
日程。 “斗、批、改”是在“十六条”中最先提出的,在党的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