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红色荆楚》
P. 70
·征程卷
央于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六届六中全
会,作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
1939 年 1 月至 10 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对中原敌后抗战的
战略部署,李先念、陈少敏、朱理治、任质斌等先后率部数百
人向豫鄂边敌后挺进,在无成建制部队的情况下,会合湖北党
组织在武汉沦陷前后组织起来的各路抗日武装,于 1939 年 4
月组建新四军挺进团,1939 年 6 月上旬又会合鄂中区党委领导
的“应抗”部队,于京山养马畈召开会议,统一、整编鄂中抗
日武装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举旗亮剑,公开打出新四
军的旗帜。1940 年 1 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
豫鄂挺进纵队,其后开辟天西、发展襄西,英勇顽强地抗击日
本侵略军。至 1940 年底,鄂豫边区开辟了鄂中根据地和鄂东
游击区,建立了 9 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部队由 9000 人发展
到 1.5 万人,民兵达 10 万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
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原敌后抗战中的领
导地位。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
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李先念等领导下,新
四军第五师在敌、伪、顽夹击的复杂环境中,始终高擎抗日大
旗,紧紧依靠鄂豫边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顽强坚持中原地区抗
日游击战争,于 1941 年和 1942 年粉碎日伪频繁的“扫荡”“清
乡”和“蚕食”,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持续 8 个月之久的
反共高潮,部队及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从 1942 年 8 月起,
新四军第五师直属中央军委指挥,并迅速由 1.5 万人发展到 2.35
万人;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除坚持鄂中、豫南外,又先后发展
了鄂东、鄂皖边、鄂南和襄西根据地,至 1943 年新四军第五
师发展到近 4 万人枪,边区所辖地区扩大到 51 个县,拥有人
口 1020 余万,发展成地跨鄂、豫、皖、湘、赣 5 省的战略区,
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