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红色荆楚》
P. 67

第一篇·革命时期


                 集失散红军,筹借部队粮药,发展党的组织。
                      七里坪留守处和汤池训练班,分别在鄂东、鄂中地区坚持
                 战斗 9 个月和 10 个月,培训了大批干部。借助这些抗日支点,

                 湖北党组织在鄂东、鄂中等地区,先后建立大小不一的三十余
                 支共数千人的抗日武装,在正面战场的前沿阵地和日军近后方
                 的夹缝中,寻求战机,勇敢出击,点燃了湖北敌后抗日烽火,

                 建立了数块分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湖北敌后抗日武装的发
                 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依托支点,湖北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斗争,
                 似燎原之火,迅速在湖北大地上熊熊燃烧。


                                             正面烽火

                      八年全面抗战,湖北是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正面交战的重要

                 战场。
                      水陆大动脉交汇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特殊地理位置,
                 日军侵华由华北转进华中华南、由东部进犯中部西部的战略态

                 势,及其在武汉外围的战略布局,决定了湖北为全面抗战时期
                 中日双方的必战之地、难战之地和久战之地。
                      从 1938 年 6 月到 1945 年 8 月日军投降前,湖北地区历经

                 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枣宜战役、反攻宜昌战役、鄂西战役和
                 老河口战役等中日重大战役和会战,中国军队与穷凶极恶的日
                 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旷世大血战。
                      日军占领南京并于 1938 年 5 月攻占徐州后,为实现胁迫

                 中国政府投降、尽快结束中国战争的企图,投入包括航空兵团、
                 骑兵团、海军陆战队、机械化兵团在内的立体作战兵种近 40

                 万人,飞机 300 架、各型舰艇 120 艘,孤注一掷,发动攻占中
                 国抗战中心武汉的大会战。国民党政府以积极防御、持久抗战
                 为战略指导方针,投入包括第九战区、第五战区共计 100 余万



                                                                                 053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