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红色荆楚》
P. 131

第四章·艰辛探索





                                          干部新风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



                      1957 年 10 月 12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社增产

                 样样丰收——老苏区红安县人民合作化后创造了奇迹》的报道。
                 报道介绍了湖北红安县干部种实验田的经验。
                      红安县委试验田是党内整风的产物。1956 年,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后,党内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不断滋长。这
                 一作风在红安县也有所体现。1956 年 11 月 10 日至 15 日,中
                 共八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整顿三风:官僚主

                 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会后,红安县委针对部分干部贪图
                 享乐、留恋机关、不愿下基层、脱离群众的现象,摸索出领导
                 干部通过种试验田来转变作风的新路子。
                      1957 年 3 月,正是花生播种时节,时任红安县委第一书记

                 程鹏带领技术站站长在杏花乡建苏社五峰岗生产队,选择一亩
                 地作为花生试验田。他吸收和依靠生产队的技术员和有经验的
                 农民,在试验地里进行试验、研究、摸索经验。县委第一书记

                 率先垂范、深入群众和生产实际的工作作风在红安形成示范效
                 应,全县兴起了形式多样的干部种试验田的热潮。红安县、区、
                 乡、社四级干部共 1740 名,亲自动手种试验田的有 1151 名。

                 其中,县委委员 14 名、区委书记 17 名、乡支部书记 45 名、社
                 主任 632 名。县委 18 个委员中,14 个人经常下乡。县委办公
                 室也搬到了重点乡。此外红安县还精简上层、下放干部,加强

                 对落后乡、落后社的领导,选派 15 个较强的区委干部,担任
                 了 15 个落后乡的总支书记,派了 195 个较强的区乡干部,担



                                                                                 117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