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红色荆楚》
P. 200

为国营企业的首位“洋厂长”,开创了中国引进国外管理型专
                家的先河。“洋厂长”一事轰动一时,不少海外舆论认为“中
                国居然将一个国有企业交给洋人管理”,从中看到了中国对外

                开放的勇气和决心,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
                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
                     格里希走马上任后,马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格里希提出以市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强调要以国际市场
                的高标准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他每天背着放有游标卡尺、
                吸铁石、白手套的工具包逐个车间巡查。游标卡尺用于检测零
                件的精度,吸铁石用于吸查机器里有没有掉铁渣,白手套用于

                验证机器是否被脏物污染。
                     为了解决管理上人浮于事的情况,格里希规定从厂长到管

                理干部都要到车间和现场解决问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指挥。
                他免去了严重失职的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将一批能干
                的技术人员调到质检部门;并给每个质检人员发一套红衣服,
                这些“红衣主教”在厂里拥有与厂长同等的质量否决权。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格里希在 1985 年初提出
                了结构工资制,职工的工资随着工龄的延续、岗位的变迁、工
                作成果的变化而升降,每两个月浮动一次。

                     格里希的改革给武柴带来了新气象: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
                很大改变,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86 年,柴油机气缸杂质
                从 5600 毫克下降到 100 毫克以内,居国内领先水平;废品率

                由 30% 至 40% 降到 10% 以下;产品的使用寿命由 3000 小时增
                加到 6000 至 8000 小时。产品开始向东南亚 7 个国家出口,年
                出口量达到 5000 台,创汇超过百万美元。他撰写的 26 万字的

                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重组方案,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
                的重视。
                     格里希在改革开放初期,把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中



               186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