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红色荆楚》
P. 67

第二章·峥嵘岁月


                 作团、孩子剧团等抗日救亡团体,为全省抗日救国群众运动的
                 勃兴奠定了基础。
                      救亡书刊是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的舆论工具和战斗号角。

                 1937 年末到 1938 年初,中共中央机关报《群众》和《新华日报》
                 相继创刊于汉口,在武汉文化阵地上树起团结抗战的大旗。在
                 此前后,约有 100 余种刊物在武汉创办,受党领导的有三四十

                 种;出版的列宁、斯大林等的著作及进步书籍至少有 200 余种。
                 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受此影响,也奏出了高昂的抗战和民主进行
                 曲。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也由上海迁到汉口出版,与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一样,受到民众青睐。《中国

                 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发表后,邹韬奋不顾一些人的劝阻,毅
                 然在《抗战》上刊载,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1938 年 7 月,

                 该刊与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为《全民抗战》,成为武汉
                 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抗日救亡活动是组织和带领千百万群众投身抗战洪流的重
                 要手段。1938 年 4 月的抗日宣传周,文字、口头、歌曲、图画、

                 戏剧、电影、游行等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使武汉抗战的热情
                 持续迸发。宣传周的第一天,适逢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武汉,
                 顿时三镇沸腾。几百条船在长江上首尾相连,搭成一座数千米

                 长的水上舞台,万人登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
                 夜幕降临,数十万人参加的火炬游行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数十条火龙在武汉三镇逶迤腾跃,歌声、口号声、鞭炮声,震

                 耳欲聋!
                      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亡运动,高奏激昂的时代强音,
                 把千百万人民大众组织到抗日斗争中来,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

                 提供了不竭动力。不少进步青年由此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纷纷
                 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053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