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参考资料

第五讲 一心为民——立党为公 勤政为民

发布日期: 2019-06-18 来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一心为了人民,带领人民克服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而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实践着党的宗旨——一心为了人民,使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在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与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他们的模范行动使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广大贫苦百姓闹翻身求解放的领头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使党和群众同心同德,为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几代共产党人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历史。干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搞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岀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湖北的共产党组织从创建开始,就坚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愿望出发,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社情民情,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体察民情,使政策的制定符合群众的意愿
  湖北的共产党人深知,党的事业归根到底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革命胜利而奋斗的过程中,党的路线政策只有反映群众的革命要求,才能率领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湖北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使党的政策真正反映人民的意愿,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踊跃参加。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敌人集中数万正规军队和地方武装在湘鄂西地区残酷“清乡”。1928年1月,以贺龙、周逸群为首的中共鄂西南特委来到监利,领导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革命能否再次发动,群众能不能起来革命,取决于党组织能否掌握群众的革命心理和要求,从而制定正确的组织群众开展农民斗争的计划。特委在全面调查鄂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党及群众组织状况、各阶层群众对革命的态度以后认为:鄂西地区虽然被反动势力占领,广大群众因捐税的沉重、团防的骚扰,生活异常困苦而革命的愿望和要求十分强烈。在革命基础较好的地方,党组织完全能够组织成千上万的群众参加革命。但是有的地方党组织力量薄弱,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土地革命,动员组织群众参加斗争。通过调査,特委制定了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年关斗争的计划。1月下旬,特委在监利下车湾先后与监利、石首、华容、沔阳等县委取得联系,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荆江两岸的敌我形势和群众的斗争情绪,决定监、石、华、沔党组织全体动员,领导农民起义,摧毁反动民团,发动游击战争。此后,工农革命军攻打土豪劣绅、团防据点,镇压了一批地主、湖霸和团防头子。工农革命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废租捐、焚契约,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土地革命的重大意义,帮助当地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革命暴动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参加,荆江两岸及鄂中、鄂中南各县的农民暴动得以成功。
  在湖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历史时期,湖北的共产党人都十分注重从群众的意愿岀发,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正确的政策,使人民切身感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从而激发群众的斗争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政策
  形势在不断地发展,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党的政策必须不断适应发展的形势和变化的情况,才能真正体现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湖北党组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政策,勇敢地纠正自身的错误,表现出十分可贵的政治勇气。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庚)谢(富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实施战略反攻,开创中原解放区。10月上旬,我军占领了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形势对创建根据地十分有利。中原局、中原军区要求部队把发动群众实行土改看成自己的头等任务。当时,大别山地区敌情严重,南下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遭到国民党30多个旅的正规军围攻,地方工作又受到反动地主武装的骚扰和破坏。由于外有强敌,内有顽匪,曾经三次在我军主力撤离后备受敌正规军和地主还乡团反复摧残和报复的大别山人民,虽向往分田分地,但心有余悸,怕再遭敌报复,对分田分浮财采取观望和退避态度。在新建立的大别山解放区实行土改的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不少地方采取“强制分田”和“行政发田”的方式进行土改,工作上犯了急性病,历史上称为“急性土改”。中原局、中原军区及时发现土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迅速采取了纠正措施。1948年1月30日,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关于大别山的阶级情况与几个策略问题给毛泽东的综合报告中,针对大别山的形势特点和阶级状况,第一次提出大别山区土改应区分游击区和巩固区并分别实行不同的政策和策略。2月8日和3月8日,邓小平又两次向中央报告,指出在急性土改的错误中,大多数基本群众并未得到或得到很少的利益,“如果不予纠正,就可能弄翻群众,搞垮根据地”,提出团结90%以上的人,以贫雇为骨干,巩固地联合中农,缩小打击面,照顾群众利益,减轻群众负担,注意工商政策等正确指导方针和策略原则。3月底,中原局发出指示,对实行土改的具体政策策略、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等作了明确规定。5月,中原局明确提出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由土地改革转变为减租减息。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实行双减,是因为土改条件尚不成熟,双减政策在目前对人民有利的原故。”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