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研究文章

试论董必武对黄麻起义的突出贡献

发布日期: 2017-11-02 来源:

徐丙祥

  1927年11月13日,位于湖北省东部的黄麻地区约3万名农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这次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在长江以北地区发生的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不仅为后来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发挥了先导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董必武长期在武汉组织和领导革命工作,他通过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大力推动黄麻地区的革命运动,为黄麻起义的成功发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创办武汉中学,为黄麻起义培养领导和骨干

  为启发群众觉悟,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董必武与张国恩等于1920年3月在武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学校成立后,董必武在教学、学术氛围的培育、社会活动的引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黄麻起义等革命活动培养了大批领导与骨干。
  (一)亲自教学,注重学生进步思想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为了启发学生的进步思想,董必武亲自担任两个班的国文教师,精心挑选古今中外具有人民性思想的优秀文章和诗词作为自编教材的内容,在传授国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新思想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启迪。此外,董必武还十分注重与学生在课外交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革命思想。他尤其重视对黄麻籍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与董贤珏、王鉴、雷绍全、余泽涵、杨仆、王文凤等黄安籍学生一起散步交谈,通过身边的日常事物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在董必武的谆谆教导下,包括众多黄麻籍学生在内的武汉中学学生国文水平和政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为他们以后回乡参加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通过购买先进书刊,邀请名家学者来校演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革命思想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革命思想,“董必武通过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设法为学生购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书刊”。同时,董必武还在武汉中学主办了《武汉中学周刊》(不定期刊),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此外,董必武“还先后邀请李汉俊、钱介磐(钱亦石)、恽代英、刘子通、黄负生到校演讲社会主义问题,灌输革命思想”。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董必武在武汉中学营造了自由活跃、积极上进的学术氛围。许多学生,尤其是黄麻等地的鄂东籍学生,都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而催发了革命思想,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的。如1924年考入武汉中学的潘忠汝,在学校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他立志改造社会,献身于民主革命事业,在一首自勉诗中写道:“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充分表达了他投身革命的坚强决心。还有同年进入武汉中学第二部学习的黄安籍学生张行静,他在学校得到一本《共产党宣言》后,“如获至宝,每读一句,都用笔在旁边做上个‘O’的记号,并写下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毕业后,张行静就回到家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潘忠汝后来在黄麻起义中担任总指挥,张行静也率家乡的农民武装参加了黄麻起义,两人均在起义不久后的革命运动中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除了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和理论外,董必武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先后组织、引导武汉中学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一道,积极参与武汉地区的学潮运动、各界群众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和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了革命意志,提升了组织能力。董必武还注重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工农群众。他一方面亲自领导武汉中学二部的党团组织,发动师生在附近工厂创办工人识字班,在武汉中学设立平民学校,吸收大批工人及其子弟入学,并指导学生同工人联欢,到工人家庭进行调查访问;另一方面,从1922年暑假开始,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动员和指导学生回到本县开展思想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这些工作使学生们开始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深化了对革命理论的认识,积累了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初步经验。
  在董必武等的努力下,武汉中学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尤其是为黄麻起义培养了大批的领导和骨干。黄麻起义总指挥部的十名领导人中就有潘忠汝、王志仁、汪奠川、王秀松、刘文蔚五位毕业于武汉中学。黄麻起义的很多骨干分子也都先后毕业于武汉中学,如:王鉴、赵赐吾、江竹青、詹才芳、张行静、徐其虚等。董必武在武汉中学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使武汉中学成为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为黄麻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开展革命宣传,播撒革命火种,为黄麻起义的爆发筑牢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董必武始终注重在家乡黄安县及毗邻的麻城县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为黄麻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革命活动的开展及黄麻起义的爆发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一)数次亲赴黄麻地区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为了启发群众的革命觉悟,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参加革命运动,董必武多次亲赴黄麻地区开展革命宣传活动。1922—1923年间,董必武3次回到家乡黄安宣传和组织群众。在县城和高桥等地,董必武直接向手工业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进行革命宣传,并将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书刊广泛传播,促进家乡人民群众领悟革命的道理。1925年6月,为进一步推动黄安县革命的发展进程,董必武又专程回黄安开展革命活动,并明确提出创办《黄安青年》刊物,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还为其创刊号写了发刊词,号召青年从点滴做起,在长期的斗争中积聚革命力量。这一刊物在黄安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启发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在家乡黄安开展活动,董必武还亲自到麻城进行革命宣传。1925年秋,“董必武来到麻城宋埠的张杰塆,利用各种方式接触老农,了解农民,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并积极发动他的同年学友参加革命。由于董必武长年参加革命运动,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威望,他亲自在黄麻地区开展的革命宣传活动在该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为进一步开展革命宣传,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参加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发动和引导学生回乡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除了亲自到黄麻地区开展革命宣传外,董必武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回乡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思想宣传活动,推动革命思想在黄麻地区进一步传播。
  从1922年暑假开始,董必武派董贤珏、王鉴、雷绍全、王文凤、王文焕等黄安籍学生回家,“采取办夜校或串亲访友等形式在群众中宣传革命思想”。麻城籍学生蔡济璜、刘文蔚、徐其虚等也都受董必武的派遣,先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宣传。次年暑假,董必武利用在湖北省第一师范任教的机会,指导该校进步学生成立了革命团体“人社”,并根据他的意见,组织暑假宣传团“赴黄安、麻城、黄冈等地宣传新知识、新思想、开展放足运动,散发各项印刷品”。后来,“人社”的张卓群还在黄安县南八里区的农村办起了“启人小学”,编印了《启人月刊》,进一步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
  为了更好地在群众中宣传革命理论,董必武还亲自教给回乡学生接近农民的具体工作方法:“(一)注意看房子,青砖瓦屋一般较富,要先找贫苦农民,取得他们的信任;(二)先不宜作空泛宣传,要闲谈,与农民搞拢;(三)帮助农民办好事,写信记账,助工助教,多帮忙,不要使农民吃亏;(四)领导农民斗争,开始选择容易取胜的事情干,先小后大,注意团结农民”。学生们按照董必武指导的方法回乡开展工作,很快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在黄麻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在群众中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影响。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