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丰碑永铸

安徽潜山:一把锋利匕首——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

发布日期: 来源: 学习强国安徽平台

徐小进

  皖西工委成立于危难之际。1945年9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反动政府企图垄断胜利果实,加紧部署发动全面内战。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第七师北撤,留守部队300多人转战至潜山,与坚守桐潜边区的地方党组织及游击队会合,组建中共皖西工委,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领导皖西游击战争,为1947年11月成立的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皖西行署奠定了坚实基础。地处大山之中的潜山后冲华家祠堂,作为皖西工委驻地和指挥中心,见证着这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曾两次掀起反共高潮,潜山境内的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七师北撤前夕,张伟群、杨震带领几十人的武装与潜北游击队会合,成立中共桐怀潜工委和游击队,在官庄、桐西山区一带活动;10月,桂林栖、钟大湖等率皖西大队到达潜山后冲西岭,随即在后冲大虎叉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西工委,桂林栖任书记,张伟群任副书记,直属中共华中分局领导。

  皖西工委以桐潜交界的后冲、水贵、蒋铁、螺丝岭一带为中心,向周边发展,调整了一批干部到皖西各地,在一些村庄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同时组建了岳北、潜太、舒六3个县委和桐庐、庐北工委,先后恢复和发展党员数百人,动摇了国民党在皖西地区的反动统治。

  皖西工委领导武装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七连、九连和手枪连在无为尚礼岗整编为皖西大队,到达潜山后冲后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合并成立新的皖西大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扩大活动区域,配合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大量歼敌。

  1946年10月,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二师定(远)滁(县)全(椒)三县总队独立营500余人转战至潜山,与皖西大队合编成立皖西支队,活动扩大至东至巢湖、西达英山、北到六霍、南抵长江的广大地区。

  1947年3月,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率野战部队940余人与皖西支队会合,在官庄林家冲召开会议,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5个月内开展了攻打黄泥巷、水吼岭老街等50余次战斗,歼敌3500余人,根据地由原来的潜岳舒边界扩大至纵横200余里、连接成片的皖西大片区域,成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支点。

  1947年11月15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太湖主持召开刘家畈会议,会议听取了皖西工委的工作汇报,决定在皖西工委基础上成立皖西区省级党委,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皖西解放区。至此,皖西工委完成了神圣的“历史使命”,确保了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是插在国民党心脏里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给予的最高评价。

  (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平台)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