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活动

红安县委在湖北省纪念韩先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 2015-07-14 来源:

  中共红安县委书记、县长  余学武
  (2013年5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敬爱的韩先楚将军是我们红安人。今天,省委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韩先楚将军诞辰100周年,作为将军家乡的代表,我们的心情感到无比地激动。
  韩先楚将军是红安人民的优秀儿女。他1913年2月14日出生在红安县上新集镇吴易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一两岁时,全家迁回祖居地二程镇田李家村生活。不久,为了生计,又将小家迁到附近的吴家嘴村,家中有父母和姐姐一共4人,家境一贫如洗,生活非常困苦。韩先楚不满三岁时,母亲去世,他只好跟着给人当童养媳的姐姐生活。为了活命,幼年的韩先楚七八岁时就讨过饭,给人家放过牛。九岁时,父亲咬紧牙关度日,送他读了一年私塾,终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了谋生,他学过篾匠,当过泥瓦工,给地主打过短工,还背井离乡到汉口工厂去做过工。小小年纪,他备尝人世艰辛,历经生活磨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大革命时期,在董必武同志的亲自指导下,黄安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成立农民自卫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7年11月13日,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一举攻占黄安县城。黄麻起义的胜利,使韩先楚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去。14岁的韩先楚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并担任村童子团团长。第二年,他在汉口做工时,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成为乡农民革命骨干,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会委员;10月,他参加了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从此,他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征程中,浴血拼搏,奋战不止,由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韩先楚将军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他担当重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英才。
  韩先楚将军在近60年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信仰坚定,党性坚强,对党忠诚,热爱人民;他身经百战,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战功卓著;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敢于直言;他关心群众,爱护干部,善于团结,平易近人;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始终保持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本色。韩先楚将军不愧为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军事家,人民军队卓越的指挥员。他是英雄红安人民的杰出代表,红安人民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韩先楚将军的故乡——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民养育了韩先楚将军。韩先楚将军也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他热爱家乡,思念故土,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家乡群众的生活,对家乡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建国后,他多次回家乡红安视察,走村串户,问寒问暖,深入村头地边调研。他关心家乡的森林绿化,帮助家乡引进大批优质苗种;他关心家乡水利设施,帮助家乡建起一批水电站;他关心家乡孩子上学读书,帮助家乡建起了学校;他更是把家乡老百姓的冷暖时时挂在心上。我们不会忘记,将军1981年回乡视察时,为解决家乡群众过冬棉衣问题,他亲自从兰州军区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送到红安;我们不会忘记,1985年将军不顾身患重病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看望家乡群众的情景。家乡人民对韩先楚将军也是无比热爱和思念,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红安65万家乡父老对韩先楚将军表示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家乡人民将继续学习将军光辉业绩、高尚品质和优良传统,弘扬红安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在这里我们还要告慰韩先楚将军,家乡红安在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红安人民的艰苦努力,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的台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巨大变化,过上了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实绩,2012年,全县完成GDP9611亿元,实际财政收入17.07亿元,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额达1361.85亿元。被誉为“黄冈跨越发展的代表作”。当前,红安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同心同德、乘势而上,为推进红安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