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华 田 天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苦”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湖北省9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1949年至2019年,回望这70年,巴东县经历了什么?
1949年,巴东县工农业总产值仅为3054万元;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16万元; 201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9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脱贫攻坚工作全省考核被评定为A类县市。
70年来,巴东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演变,一座座大山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50万巴山儿女用勤劳和汗水,在峡江两岸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实现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华丽转身”。
一根绳,奠定巴东旅游的基石
巴东地处北纬30度,被誉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享有“山川险胜甲荆南”的美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东县委、县政府开始发展旅游事业。
神农溪,是恩施州首个5A级景区,更是巴东旅游的基石。原生态的神农溪纤夫堪称“世界纤夫的活化石”。
1991年8月9日,恩施州第一个国家旅游景点神农溪正式对外开放, 72个国家的旅游商和100多位中外游客乘坐“豌豆角”(指一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首漂神农溪,中外媒体大量报道。
恩施州,巴东旅游开发起步早,但由于三峡工程蓄水,以及交通制约等原因,巴东旅游发展一度缓慢。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沪蓉、沪渝高速公路及宜万铁路通车营运,“双神线”的提档升级,对巴东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巴东紧紧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机遇,着力打造“秘境巴东”旅游品牌。
“野(三关)马(拉松)”、冬泳等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吹响了巴东旅游复兴的号角。
2019年4月29日,伴随着一声声纤夫号子,第七届长江三峡(巴东)纤夫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土家族打击乐音乐会盛大开幕。6000余名中外游客游览国家5A景区神农溪,重温传统纤夫拉纤的“神州第一漂”。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投资约40亿元的绿葱坡滑雪场及高山运动度假小镇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滑”的目标。以纤夫文化为核心,巴东县招商引资近2亿元,实施神农溪延伸开发。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开发长江三峡·巫峡口景区。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巴东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旅游发展作出重要决策,决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城乡相融旅游格局,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脱贫攻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64亿元。
一条江,撑起巴东的骨架
长江越过崇山峻岭,破巫峡而出,一路东去……
巴东长江大桥,一肩挑起县城新老城区,实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50万巴山儿女联通南北的梦想。
三峡腹心的巴东县城,曾历经了四次规划、三次搬迁的“阵痛”。新中国成立初期,金子山脚下的巴东县城仅一条独街,人称“扁担街”。因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巴东县城经历了从金子山脚下到黄土坡到西壤坡的历史变迁。
自1985年开始,巴东县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历经30年时间,共搬迁移民46097人。此外,在中央、省、州领导关怀指导下,历经9年艰辛努力,完成了三峡库区最大的滑坡体黄土坡近2万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如今的巴东新县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两侧绿树成荫,各类商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空中俯瞰,山水相映,公园和绿地点缀在城市之中。乘公交逛县城、坐出租去购物,在大都市才有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体验,也走进了山城巴东人的日常生活。曾经的“扁担街”一去不复返,俨然蜕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走在路上,整齐划一的三角梅、桂花特别美丽,绿化带的花花草草娇艳芬芳,漫步其中尽享城市的颜值和品位。”巴东神农溪国际旅行社的职员张付艳,每天上下班都穿行在城区至旅游码头。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沿途美景,获得不少朋友点赞。
夜幕降临,走进神农小区,一栋栋安置房整齐排列,数百居民在广场翩翩起舞,小区里洋溢着幸福甜蜜的味道。“我一家5口原住在黄土坡,自从搬进了新房,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居住着120平米的新房,搬迁户赵凯喜不自禁。
一路一景、四季有花,是巴东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写照。巴东先后成功摘取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桂冠,演绎了山城蝶变的华丽转身。同时,巴东县大力构建长江生态保护屏障,规划投资20亿元,实施三峡库区巴东县城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用实际行动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片叶,撬动巴东产业的崛起
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专卖店里,90后老板郑洲忙着帮武汉的客商包装茶叶。货柜上摆满了各类档次的富硒绿茶、黄金茶。郑洲在家乡从事茶叶种植6年,现发展茶园2200多亩,带动贫困户170户,仅今年贫困户就增收200多万元。
“以前农村穷,路不好走,钱不好挣,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溪丘湾乡白湾村贫困户王功运说,这几年,在金茗农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发展茶叶,每年可以收入3万多元,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巴东相传是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早在1994年,巴东县就被列入恩施州富硒茶综合开发项目县。
2015年春,巴东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决定下大力气全面振兴茶业,相继出台《巴东县2015年茶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3年时间,全县茶叶面积从5.9万亩增加到10.2万亩。到2020年,全县基地规模计划达到20万亩。
为更好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巴东县推出“巴东郡贡茶”公共品牌。2018年,巴东县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全县茶企达到81家。2019年3月,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巴东县正式签约,组建“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巴东红”。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巴东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把茶产业建成了一座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截止2018年底,巴东县实现87个贫困村出列40582户13578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05%。2018年,巴东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91元、10424元。
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八百里巴东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深刻改变,令人感叹!
展望未来,巴东50万土苗儿女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巴东!
(来源:湖北学习平台)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