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文章

张体学与漳河水库

发布日期: 2015-12-14 来源:

  漳河水库位于江汉平原西部,地处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总库容21.13亿立方米,是跨流域引水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全国第八大人工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镇供水、水力发电、旅游、水产、航运等综合功能。
  漳河,是长江中游较大的支流沮漳河的东支,古与江汉并称,左传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它源于荆山,上游雨量丰沛,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汹涌,两岸往往溃决成灾,并加大了长江洪水压力,严重影响了荆江大堤的安危。史料记载:自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公元1949年一百年间,漳河共发生洪灾50次。然而,就在这水患频繁的漳河东岸,有一大片丘陵岗地却年年缺水苦旱,人畜饮水也很困难。当地志书上屡见“旱,民多莩死”。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现在的漳河灌区在当年发生干旱的频率极高,大旱级为十年两遇,中旱五年两遇,小旱几乎年年都有。当时地方上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
  无穷无尽的水旱灾害,人民不堪其苦,直到20世纪50年代,治理沮漳河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党中央、湖北省委和省人委高度重视漳河水库的建设,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对漳河水库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
  鉴于水旱灾害的巨大危害,修建漳河水利工程已经刻不容缓,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在多次会议上力主漳河水利工程迅速上马。1957年11月,省长张体学主持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贯彻省委省人委关于“建立旱涝保收粮食基地”的指示精神。会上,省长张体学提出,要在荆门县烟墩集西北与当阳、远安、南漳三县毗连的漳河流域,兴建漳河水库,解决荆门县100多万亩农田缺水怕旱和潜江、江陵、当阳、钟祥等县部分农田的灌溉问题。会后,省水利设计院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到漳河工地进行勘察测量,于1958年2月完成了《漳河水利工程设计任务书》。
  1958年5月初,省长张体学在随县主持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湖北水利建设已进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新阶段。今后水利建设方针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局部服从全局,依靠群众,勘俭治水。会上,省长张体学正式提出:“漳河水库要迅速上马。”5月9日,荆州专署水利局、荆门县先期组织第一批民工3500人到达漳河工地,开始修筑公路、架设电话、搭建工棚、清基除障,做好正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6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湖北省荆州专署漳河水利工程总指挥部和总部党委。在设计、组织、人力、物力等基本到位后,7月1日,观音寺大坝导流隧洞工程正式响炮,标志着漳河水库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动工前,国务院副总理贺龙曾向有关部门亲书函件,争取多方支援。大施工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后亲临工地视察。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省长张体学等领导多次深入工地进行视察,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1959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湖北省委、荆州地委负责人陪同下到漳河工地视察。1960年1月7日,省长张体学率省委检查团到漳河工地检查工作。省长张体学对漳河工程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1964年5月4日,张体学和省水利厅副厅长漆少川等到漳河工地检查防洪工作,张体学在汇报会上指出:“防洪堤要尽快加固加高,要把防洪堤当大坝一样看待,防洪堤的名字要改过来,可以称副坝。管理副坝要像管理荆江大堤一样。”
  1965年5月7日,张体学陪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漳河工地视察,时间两天。董必武详细听取了汇报、实地察看了工程建设情况,并为漳河工程赋诗留念。1976年,董必武夫人何莲芝和张体学夫人林少南到漳河水库参观,林少南将董老1965年给漳河水库题词的手稿交给漳河工程管理局。
  离开漳河后,董必武于1965年5月14日给省长张体学写信,信中谈到:“我这次同你和饶民太副专员一道参观了漳河水库和四湖排灌工程,经过武汉市、孝感区、荆州区、宜昌区许多县境,陆坐汽车、水乘轮船,八天功夫,总算把江汉平原两大水利工程看到一部分了。这两项工程确实伟大,合千万亩旱涝为灾的农田为旱涝保收的良田,这一广大地区农业上水的问题基本过关了。对这两项工程我只有惊叹其宏伟,赞扬其成绩,另无他话可说。林场只看到漳河林场,那里封山育林有成绩,但还没有遍及水库周围诸山,而且要把次生林变成用材林,还有不少工作要作。林场和水库工程管理处关系似不密切。”
  在省长张体学的重视和支持下,漳河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6年基本建成并全面发挥效益。漳河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灌溉荆州、荆门、宜昌三市260.5万亩农田。水库主要枢纽工程有4座大坝,4处溢洪道、6座引水涵闸及10千米长的副坝。漳河灌区工程有总干、一干、二干、三干、四干、西干6条干渠及以下7级渠道,渠道总长7167.56千米,各类建筑物17000余座。灌区内有中、小型水库320座,沿长江、长湖、汉水兴建有电灌站83处,是一个以漳河水库为骨干、大中小水库相结合、蓄引提工程相配套的大型综合灌区。漳河水库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库成功抵御了1996、1998、2008年大洪水和2000、2005、2011至2014年灌区重大旱情;安全拦截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的洪峰50次(其中,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的洪峰20次),拦截最大洪峰流量为5500立方米每秒,防洪减灾效益累计近120亿元;累计提供工农业及城镇生活供水200多亿立方米,有力地促进了灌区经济社会发展。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