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历史故事

中原突围与“三十六计”

发布日期: 2016-05-05 来源:

尹池名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用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在完成战略坚持后,于1946年6月26日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智勇双全地指挥了中原突围战,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并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
  中原突围战场上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多年,但它留下的那些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值得研究、讨论、总结、学习。中原突围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战,打得好坏,关系重大。李先念在指挥这场大战中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并适时地、灵活地结合运用了中国的古典军事科学理论。这里就单论李先念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军事谋略来指挥中原突围,取得重大胜利的。

“走为上”计

  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句古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证明人们普遍认同了它的科学哲理。李先念在战争瞬息万变,部队又处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设法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主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原突围的历史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发动全面内战,摆开430万军队向全国解放区进攻。妄想用战争手段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他要向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和延安解放区进攻.就必须首先夺取中原这个战略要地。所以蒋介石调来3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包围了6万中原解放军。在这个大战局下,中原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在李先念的指挥下顶住了蒋军的进攻,并在两个月内,有准备、有计划地组织了著名的桐柏战役,消灭了蒋军近万人。在此期间,拖住了蒋军郑州绥靖公署刘峙五六个军在此地不敢北上,大大帮助了刘邓大军在平汉(今京广)线北段作战(即邯郸战役),打破了蒋军的第一次进攻,迫使蒋介石邀请中共代表到重庆开始停战谈判,迟滞了蒋军向各兄弟解放区进攻的部署。
  但是.蒋军在“停战谈判”的掩盖下,调来3个军7个师进攻潢川、光山一带。又调第六十六军进犯平汉线南段信阳、罗山一带。原驻江西修水、鄂南通城一带的第七十二军十三旅调到长江以北的黄陂、黄安(今红安)一线。这些军队按照蒋介石的密令,“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一天也没有停止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中原解放军从大局出发节节退让。驻守光山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蒋军的进攻下,被迫撤出县城。江汉军区独一旅先撤到桑树店再撤到沙子岗.蒋军仍然步步紧逼。蒋军第七十二军三十四旅从阳新偷运到鄂东麻城一带,在中原军区驻地的东、南、西、北四面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包围圈,使中原军区主力处在经扶、光山、罗山、礼山等四县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100公里,人口仅40万的狭小地带,给养极度困难。蒋军仍然以优势兵力,紧缩包围圈。蒋军第七十二军新十三师以全师兵力,于1946年4月25日抢占了能有效控制中原军区司令部的小界岭。
  李先念在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果断提出“主动突围”,并严肃指出,如再不主动突围,则以后更难。遂于6月26日晚撤离宣化店,29日晚突破蒋军平汉铁路防线,一路向西,取得了突围的最后胜利,保住了中原主力部队和中原局首脑机关,避免了类似皖南事变的悲剧发生。这就是“走为上”计。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