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研究文章

论中原突围在战略和战役上的全面胜利

发布日期: 2016-04-22 来源:

  中原突围战役的成功,集中体现为中原军区部队在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情况下,圆满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完成了在战略上牵制数倍与己之敌,在战役上克敌制胜、突出重围的任务,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一、在中原突围前和突围后,中原军区部队取得了坚持中原和创建新根据地的关键性胜利,牵制和消灭大量敌人,为我军赢得反内战准备时间和主动权,转入战略进攻作出了贡献。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调兵遣将,开赴各地抢占地盘,同时调集大量兵力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保卫抗战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中央于同年9月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其主要内容是:在南方作出让步,收缩南部防线;巩固华北及华东,坚持华中解放区,拖住国民党部分兵力;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和发展东北地区。中原解放区处于江河淮汉之间,是我军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南线前哨阵地,守住这里可以扼制华中重镇武汉及平汉铁路南段,迟滞和阻止国民党军向北发展和进攻。因此,中原军区部队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从1945午8月至1946年6月底中原突围战役开始在中原解放区坚守了10个月。中原突围行动结束后,主力部队于1946年7月底到达突围终点——豫鄂陕和鄂西北地区,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及时调整部署,创建了豫鄂陕和鄂西北根据地,继续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8个月。中原军区部队在这两个阶段进行战略坚持长达8个多月,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胜利完成全盘战略部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首先,中原军区部队长时间牵制国民党军30—50万人,有利于中共中央全力以赴地做好反内战准备。在突围前10个月的战略坚持中,中原军区部队吸引了30万国民党军队在自己周围,以便党中央从各解放区抽调兵力11万人和2万多名干部进入东北,建立战略基地;及时将分散于江南国民党统治区的兵力收缩到江北,加强了华东、华北各解放区的力量,和建立各大区党的领导机构,对若干军事区域作了新的划分,组建了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兵团,从以游击战为主转变到以运动战为主。同时直接阻滞了国民党军进犯华北、华东和抢占东北,排斥我军在上述地区进行战略展开,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上党、邯郸(平汉)、绥远、津浦路徐(州)济(南)段、秀水河子、四平、睢(县)杞(县)太(康)、胶(济)津(浦)路等重要战役。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转入外线创建新根据地时,更是以一当十,牵制强敌。当时中原军区仅有兵力近4万人,占当时我军总兵力二十分之一,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将近五分之一,达32个整编旅(师)。另外,还牵制了国民党在霍邱、宿松、太湖等地准备堵截的9个旅,及胡宗南在陕南的3个整编师8个旅,以及国民党大量的地方部队。总计牵制国民党军队有45—50万人之多,既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延安作出了贡献,又紧密配合了其它解放区的内线作战,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妄想在“三至六个月”彻底打垮人民解放军的企图。特别是从战略配合上,保障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6年9月2日发起的定陶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7000余人。
  其次,中原军区部队在牵制敌人的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战役、战斗,歼灭了国民党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其在突围前,相机举行了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及其前后进行的100余次作战,歼灭国民党部队1万多人,扼制了其向中原解放区的疯狂进攻。中原军区各部队突出重围后以两个新根据地为依托,不顾疲劳,连续作战与敌作战274次,歼敌21000余人。
  因此,毛泽东主席在当年高度赞扬中原战略坚持的胜利,说它“对于争取东北及华北的胜利有极大的帮助”。中共中央在1946年10月发出的《三个月总结》的党内指示中,对创建新根据地也作了充分肯定:“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以外,主力在陕南、鄂西地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以及豫南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