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建设党史宣教基地 彰显党史工作魅力
发布日期:
2006-01-10
来源: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不仅如此,大冶还具有光荣而悠久的革命历史,著名的“大冶兵暴”的爆发,红八军、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的成立等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均发生在大冶,在全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冶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著称于世,境内历史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众多。近年来,大冶市委党史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革命旧址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冶市的党史、国情、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较大贡献,彰显了党史工作魅力,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动积极地为革命旧址的维护管理作贡献
2001年初,大冶党史办全体干部到基层调研,发现市境内革命旧址的管理维护状况比较差,很多有名的旧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情况令人担忧。本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党史办干部向原《大冶日报》投稿,如实展现境内重要革命旧址令人担忧的现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接着,市委党史办写出调查报告,分别送给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
随后,市委党史办组织专班,协助博物馆争取重要革命旧址的保护维修经费。市委党史办干部四处奔走呼告,六上省城,向冶籍及在冶战斗工作过的老领导争取关心和支持。2001年底市委为红三军团建军旧址争取到维修经费50万元,并及时参与修缮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了该旧址的安全隐患,很好地保护了旧址内的重要文物。
2002年初,党史办针对大冶市许多革命旧址历史影响深远、现实价值大,但保护级别低,争取保护经费困难的状况,组织精干力量,为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红八军建军旧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撰写、制作了全套的申报资料,并邀请省文物局领导、专家到大冶实地考证。经过努力的工作,同年底,这两处旧址均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鄂政发[2002]35号文件)。这样,我们为革命旧址争取保护经费拓宽了渠道。党史办在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随后,我市拨出专项资金,初步维修了这两处革命旧址。
二、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党史宣传教育基地
经过大冶党史办2001年、2002年的努力工作,大冶市部分革命旧址的保护管理状况有所改观。事实证明,党史部门保护管理革命旧址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有关领导对党史办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大冶是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地区,历史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很多,铜绿山古铜遗址、鄂王城遗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均位于大冶。一直以来,这些遗址和旧址由文化部门主管,而大冶的遗址太多了,文化部门管不过来,特别是对革命旧址的管理保护,文物部门对其历史概况及现实意义挖掘研究不深,更谈不上综合保护管理了,而大冶党史部门保护管理革命旧址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针对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果断地作出决定,把大冶兵暴旧址、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交给大冶党史办管理、维护和开发(冶政发[2004]21号文件),辟为大冶市的党史宣传教育基地,拟建成红色旅游圣地。
三、党史办在党史宣教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大显身手
大冶党史办在取得以上两旧址的维护管理权之后,迅速投入党史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做好规划。市党史办聘请大冶市规划建设局的工程师为党史宣教基地做管理开发规划,画出图纸,然后,党史办干部根据管理开发规划起草管理开发实施方案,计划逐步实施,并报分管的市领导审核。
二是积极为这两处宣教基地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上半年,申报材料完成,我们立即报送省文物局,并跟踪文件的运转,不定期地进京找国家文物局的分管领导,当面汇报旧址的管理保护工作,请求予以支持。国家文物局的领导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决定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支持。
三是维修旧址屋面,改善旧址周边环境。市政府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2004年解决了维修经费5万元。我们用这些经费完成了初步的维修工作,改变了旧址的周边环境。鉴于这两处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不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已决定拨专款十几万元,对大冶兵暴旧址予以维修、开发、布展。目前,我办对大冶兵暴旧址维修、开发和布展的实施方案已出台,并经市领导及有关专家审定,等款项一到,维修、开发、布展工作将全面铺开。
四是对党史宣传教育基地大力宣传造势,彰显党史工作魅力。今年上半年,我办制作可移动的展牌,在大冶兵暴旧址举办“继承革命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展览”,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来参观。8月1日,我办又在大冶兵暴旧址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予以大力宣传,社会反响极大。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市的党史工作赞不绝口。
(大冶党史办 张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