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交流平台

参加全国第十四期县级党史工作培训班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 2006-07-31 来源:
                               杨兴元  姜剑鹏

    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于5月9日至5月24日参加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的第十四期县级党史工作培训班。
    半个月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然较短,但经过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精心设计和筹划,使人感觉到紧凑周密、形式活泼,学习效率十分明显。综合学习、讨论、参观等基本情况,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体现了中央对县级党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5月11日上午,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同志从中央有关会议上请假离场,率全体室领导接见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7位学员,与学员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之后又匆匆返回会场。副主任谷安林作开班动员讲话,并亲自为学员上第一堂课,使全体学员深受鼓舞,体会到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对基层党史工作和党史干部的重视和关怀之情。
    二、主题鲜明,突出了市县党史工作的历史使命。这次培训班的主题是“做合格县级党史干部”,课程设计与活动安排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使主题更加鲜明生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县级党史工作是全国党史工作的基础”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史工作要以“存史、研究、宣传、教育”为基本任务。要始终把握“两个根本”,坚持“三个结合”,认真做好“三个服务”的文章,充分发挥县级党史工作在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主要活动安排上,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八达岭长城、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和首都博物馆,让学员再次感受到中华文明史的深厚底蕴,再次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直观而生动地教育全体学员、全体党史工作者必须慎重对待正在从事的事业,认真做好“存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踏踏实实做一个合格的党史干部。
    三、内容丰富,涵盖了市县党史工作的各个方面。围绕“存史、研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每个环节上都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编排。“存史”主要是资料征集,先后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主任、编审陈夕同志讲授了《关于党史资料征集的若干问题》,副研究员林晓光同志讲授《关于“中共党史大事记”的编写》,室务委员、秘书长黄小同同志讲授《如何编写专题资料》。关于“研究”,科研管理部主任张树军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概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副主任曹应旺同志讲授了《如何撰写党史人物传记》。为了配合宣讲“宣传、教育”,除宣传教育办公室主任黄如军同志讲授《关于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若干问题》外,还特地邀请外交部和中央党校的同志为学员专门讲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工作》及《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问题》。副主任谷安林同志在动员讲话和授课中也穿插讲授了以上各方面的内容,研究员傅颐同志为学员串讲了《党史工作ABC》。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既是引导全体学员对工作内容的总回顾,又是对全体学员工作情况的大梳理、工作能力的大提高。
    四、形式活泼,激发了市县党史工作的潜在活力。这次培训班除上述学习与参观相结合外,还采取了学习与讨论结合、学习与思考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学习与娱乐结合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力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学习之余独立思考,我们分别撰写了培训总结、学习体会3000字。在自学时间里,系统学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共党史的部分论述》、《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工作的部分论述》等内容,还自费购买了《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文化大革命简史》、《红军长征史》、《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等书籍并学习讨论。在讨论中,各地学员介绍工作经验,我们也分别介绍了省委党史研究室“以正史编撰为龙头、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的工作经验和宜昌、鄂州的成功作法。我们的工作经验受到了兄弟省、市、自治区的赞许和好评,纷纷要求来湖北取经学习;我们也把各地好的作法带了回来,比如河北省编写《执政实录》,安徽省、浙江省与教育部门联办《党史读物》等经验,有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借鉴。
    参加这次培训,收获颇丰,对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党史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进一步开阔了工作眼界,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工作全局,为大局服务。党史部门虽然被认为是“冷线”部门,但其职能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谷安林、黄小同、张树军等同志授课时,多次强调各级党史工作者要站在服务大局的高度来考察和认识党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不能自认为“可有可无”。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史研究担负着以史鉴今、继往开来的重任,不断为党的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就是党史研究生命力之所在;在执政能力建设中,担负着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的任务,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运用党的知识、党的奋斗历程、党的伟大成就宣传、教育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些都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工作全局,改狭隘的观点为开阔的眼界,改被动研究为主动工作,把握全局、与时俱进,促进党史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寻求工作突破口,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中写几篇文章、搞几块展板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对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在宣传教育对象、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口,是我们市县党史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就容易流于一般化的形式。这次培训班组织了多次讨论、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为我们“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河北省每年出版一本《执政实录》,将全省各市、州及省直部门的重大活动编辑成书,既达到了存史的目的,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重要的是浙江、安徽两省与教育部门联办期刊《党史读物》,每月印发一百多万份,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既普及了党史知识,又打造了一个精品名牌。全国各省、市、县都有这样那样的先进经验,其宗旨都是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相对来说,我们一些市州县区在面向学生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还没有打造品牌。我们市州可以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
    三、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有利于稳定党史工作队伍,为党史工作长期发展服务。党史部门一度成为干部“养老”、“安置”的场所,年轻人不愿久留,外面的人不愿进来,造成了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现象。通过学习培训,我们认识到党史研究工作大有可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下去,还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邯郸有一位党史干部瞄准“长城千里无人区”的历史,广泛调查取证、征集资料,二十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令历史界、地理界为之瞠目的研究成果,成为全国党史干部中的楷模。甘肃有个小县的党史干部们使用的笔、算盘、桌椅打上了几层“绑腿”,但他们不顾条件艰苦,也推出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高度重视。这些都说明,有没有前途、有没有个人发展,最终还是看一个人有没有作为,正所谓“有为才有位”。在党史干部中树立这种观念,倡导人人有所作为,就一定能稳定“军心”、稳定队伍。我们作为市级党史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带头树立这种观念,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来。
    目前我们已经结束学习返回到工作岗位,我们计划:一是将学习情况向党组作好汇报,向全体党史干部作好通报;二是组织学习领导、专家、教授的讲义,在单位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三是介绍外地工作经验,组织干部讨论党史工作的新思路、新出路。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