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狠抓“四个坚持”推动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
2009-04-24
来源:
近几年来,宜昌市委党史办公室在中共宜昌市委的领导下,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以正史编撰为龙头,以党史研究为重点,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以来,先后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宜昌历史》第一卷、《社会主义时期历史专题资料》、《中国共产党与长江三峡工程》、《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组织史资料》第四卷、《回首70年》、《宜昌市党史工作志》、《宜昌改革开放30年》、《新四军老战士在宜昌》等一批成果。编撰完成了《中共宜昌历史》第二卷初稿。此外,我室还编印了专供市级领导决策参考的内部刊物《资政报告》6期,供市级领导、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领导参阅的内部刊物《宜昌市党史大事》24期、60余万字。党史宣传教育、资政育人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狠抓“四个坚持”,推动科学发展。
一、在工作思路上,坚持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在党史工作思路上,我们坚持以正史编撰为龙头、以党史研究为重点、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1、抓规划制定。2005年12月,我室根据中央、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党史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宜昌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市党史工作规划,规划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并以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宜办文〔2005〕67号文件批转实施。
2、抓工作重点。2007年我们突出了《中共宜昌历史》第一卷和《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组织史资料》第四卷和编撰《社会主义时期历史专题资料》一、二辑的重点,2008年我们突出了编撰《中国共产党宜昌历史》第二卷初稿、《宜昌改革开放30年》和《宜昌市党史工作志》的重点。
3、抓任务落实。每年年初,我们将室确定的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分解,实行定科室、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间,实施月调度,确保了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在运行机制上,坚持整合社会资源、开门办史
党史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我室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千方百计动员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参与。于是,我们充分争取党委重视,发挥市直各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和党史学会成员单位熟悉自身情况的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写史,形成党史研究的群体合力。
1、主动争取领导。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历史专题资料》的编写中起草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宜昌市历史专题资料征集、研究方案》及配套的54个重点专题,分解到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宜昌军分区政治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公安局及有关主管部门等35个单位完成,向市委报送了书面请示。这项工作得到市委的重视与支持,市委以宜办文〔2005〕61号文件批转下发给各县市区委、军分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组和各人民团体党组执行。接着,市委还召开党史工作专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我室编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专题资料等十多项工作任务,并下发了专题办公会议纪要。我们在编撰《宜昌改革开放30年》时,于2007年11月向市委提出编撰《宜昌改革开放30年》一书的请示,12月12日市委专题办公会听取党史办的汇报,市委办以〔2008〕4号文批转了《宜昌改革开放30年》编撰方案,并于3月14日召开了全市编撰《宜昌改革开放30年》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万贵到会讲话,4月24日市委书记郭有明主持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宜昌改革开放30年》编撰情况的汇报,并就编撰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近几年,每年年底都请市委召开一次党史工作专题办公会,汇报当年工作,明确次年工作任务。
2、整合社会资源。为了把社会主义时期历史专题任务和编撰《宜昌改革开放30年》的撰写任务迅速落到实处,经市委批准,分别召开承担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研究任务和《宜昌改革开放30年》编撰工作任务的市直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会议就贯彻市委办文件精神,各单位完成专题研究任务的内容、质量、时间、措施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单位必须做到落实专题、落实专班、落实专人、落实专款、落实专责领导等“五个落实”。在党史宣传教育上,我们充分发挥市委党校、社科联、三峡大学、三峡日报等党史学会成员单位优势,开展党史人物的宣传,改革开放30年研讨征文和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扩大了社会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08年10月,市委组织部与我室联合行文,编撰《宜昌当代党史人物》,现已上报党史人物事迹材料40余份,预计在今年6月出版。
3、注重业务培训。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自己规范性的要求。为了提高市直其他部门党史研究质量,我们分别举办了全市社会时期党史专题和编撰《宜昌改革开放30年》撰写培训班,我室副调研员胡盛斌、高武章、编研科科长何复元分别作了《编写宜昌改革开放30年》、《对编写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的几点基本认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撰写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辅导讲课。讲课从党史专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背景、写作体例、宣传纪律,到具体的技术规范,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培训班还专门安排时间,结合参训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一一给予释疑解惑。使承担编撰任务的同志明确了撰写党史的专业性、规范性的基本要求。保证了上报专题资料的质量。
三、在工作布局上,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为了把宜昌市、县两级党史部门的党史资料征集、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引入健康发展轨道,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同步开展、整体推进的格局。
1、加强督导。我们在每年一度召开的全市党史工作会议上,把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宣传教育任务作为一项硬性工作目标向各县市区党史部门布置下去,并作为评先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同时,对问题较多、工作开展迟缓的县市区实行面对面的指导。2008年底,宜昌市9个县级党史部门中,已有7家完成了《简史》的编撰出版任务;8个县市区完成了正史一卷初稿,其中有四个县市区出版了正史一卷,四个县市区今年上半年可出版,有5个县市区启动了正史二卷工作;组织史资料四卷本除点军、西陵两个区外,全部出版。各县市区的党史宣传教育、资政育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2、加强指导。为了加强对县市区党史部门编撰《正史》和组织史资料编撰的业务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党史研究工作,培养、锻炼党史干部队伍,我们派出得力的党史业务骨干到县市区党史部门协助办班培训,承担授课任务,促进了县级党史部门业务水平的提高。如在抗战课题调研中,我们两次召开全市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同时还两次由分管副主任带队分三片召开县市区抗战课题审稿会,实行面对面的指导,保证了抗战课题调研的质量。
3、争取县市区党委重视。我室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到各县市区党史部门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向县市区领导宣讲省委办公厅83号文件和市委办文件精神,宣传省、市委对党史工作的重视和关怀,反映当地党史部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加强了同县市区领导的交流,引起了他们对党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激励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室机关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
1、抓理论武装。我们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2008年,我们把学习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6个专题由室6名县级干部每人负责一个专题,在全室做专题辅导,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开展讨论。我们还先后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情系民生,勤政廉政”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去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室机关党员干部先后三次捐款1?24万元、棉被15床,向灾区人民奉献了爱心。
2、抓凝聚人心。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韶山、庐山、重庆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组织春游,定期对机关干部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实行干部职工生日祝贺等,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凝聚了人心。
3、抓奖惩兑现。我室制定了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办法,对全年工作项目实行责任分解,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目前,机关干部职工15人,除司机外,每个人都有2-3项具体工作任务,年底奖惩兑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