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党史部门的观念更新与工作方式的转变
发布日期:
2005-09-15
来源: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治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县级党史部门立足基层,是全国党史工作的基础,直接面向群众,在党史征编、宣传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县级党史工作者发掘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进一步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然而,县级党史部门是业务部门,无收费项目,创收困难;另外,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党史事业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意识形态,导致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国县级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大多数县级党史部门由机构单设改为“二合一”(党史办与地方志合并)或“三合一”(党史办与地方志、档案局合并),造成党史办人心不稳,加上老同志退休,党史人员青黄不接,使工作上受到很大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县级党史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作为县级党史工作部门,只有更新观念,迎难而上,抢抓机遇,转变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积极探索党史工作新途径,拓展党史工作领域,才能促进县级党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搞好新时期县级党史工作的基础。
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大脑中留下的概括、形象、认识、领悟和认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波波政治、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快速变化,好似一排排腾空巨浪,对人们的观念进行着冲刷和洗涤。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代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市场接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党史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县级党史工作者存在面向过去、潜心研究、闭门写史的思维模式,这大大制约了县级党史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开拓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县级党史工作只有围绕党的工作中心,走出书斋,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县级党史部门落后于同级其它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观念的落后。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观念更新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只有随着不断变化的实际而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的党史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今后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化,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自觉性,思想解放求变、观念更新求进,以改革的精神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树立五种意识。
(一)、学习意识。这是新时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必须树立的一个首要意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旗帜和灵魂。新形势下我们党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运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只有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
(二)、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搞好县级党史工作 ,必须倡导创新意识,就是要敢想、敢做、敢闯、敢试,标新立异,勇为人先,敢于冲破旧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没有做的事。
(三)、开拓意识。县级党史工作的发展,必需党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观念、意识滞后和不适应所形成的“精神瓶颈”,树立开拓、争先意识,在跨世纪重任面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大环境中,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始终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的开拓进取而不是因循守旧。
(四)、机遇意识。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站得高,看得远。前几年,不少县级党史部门抓住建党80周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周年的契机,大做文章,充分发挥了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扩大了党史部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抓住党史部门的发展契机,这是每个党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五)、开放意识。县级党史工作必须走出书斋,走向市场,寻求党史的市场“卖点”,不能为了研究党史而研究,要使党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党史部门不能闭关自守,要学习其它部门的先进经验,学习兄弟县市党史部门的成功经验。另外,要开门办史,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
二、转变工作方式是搞好县级党史工作的根本途径。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扫清思想障碍,冲破思维惯性和世俗偏见的束缚,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方式是搞好县级党史工作的根本途径。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就形成不了新思路,转变不了工作方式。
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党的事业在前进、在发展,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的党史工作方式也应当是前进的、发展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县级党史部门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党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尝试市场化动作党史工作的新路子,切实解放县级党史部门缺人办事、缺钱办事的问题。县级党史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门办史,联合办史。县级党史部门党史工作人员少、党史业务经费短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出闭门写史,靠财政经费支撑的旧模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利用有关部门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优势发展党史事业,在这一方面,我办有成功的经验。2001年,我办与全国文明镇陈贵镇合作,编纂该镇铁军名将乔信明将军纪念文集,历时两年半,纪念文集《一生战斗 百折不挠》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陈贵镇给我办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今年8月6日,我市隆重举行了乔信明将军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一生战斗 百折不挠》首发式,大大增强了党史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反响极大。目前,我办与教育局合作编纂党史青少年读本,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二)、优化县级党史工作队伍。据统计:县级党史工作队伍大多青黄不接。县级党史部门除了引进年轻干部、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外,应当酌情组建党史联络员、研究员、撰稿员队伍。另处,还可以成立挂靠党史部门的地区性中共党史学会、党史人物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网络一批热衷于党史研究的人才。总之,县级党史部门要设法组建一支思想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史工作队伍。
(三)、进一步促进党史与现实的结合。转变党史部门的工作方式,党史研究应走出“单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深入沸腾的现实生活,把潜心研究历史与密切关注现实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党史工作者具有敏锐的目光,对现实生活具有新发现,提出新课题。今年初,我办向大冶市委、市政府提出组织编纂大型历史著作《大冶十年辉煌》(1995-2004年)的见解,并建议把此著作作为庆祝大冶撤县建市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和大冶市对外交流的信息载体,此事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极度赞赏。目前,该著作由大冶市委、市政府主编,大冶党史办组织力量承编。拟于10月1日出版发行。该活动在为我办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探索新的创收方式。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县级党史事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党史经费问题,不能靠传统的等、靠、要的方式,县级财政的支持毕竟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县级党史工作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矛盾,要积极实施资源转化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党史部门编纂出版经验丰富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党史部门可以与县域内的大企业和企业家交涉,给有关企业撰写经济发展史,给企业家写传记,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党史部门还可以给有部门单位编写史志,获得有关部门单位拨付的专项经费。2003年,我办在创收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去年,在北京大冶同乡联谊会暨市长报告会活动十周年庆典来临之际,我办与北京大冶同乡会联合编纂了《乡情依依》一书,在促进乡情乡谊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我办正在运作,给劲牌公司编撰经济发展史。
三、拓展党史工作领域是促进县级党史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
县级党史部门立足基层,岗位艰苦,工作清贫。但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拓展党史工作领域,争取不坐“冷板凳”,做到“有为有位”。
(一)、开辟新的党史文化宣传阵地。
党史的宣传教育工作,实质上是党史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是发挥党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县级党史部门必须在不断深化对资政育人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政育人的新途径和新举措,逐步走出一条贴近现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路子,开辟新的党史文化宣传阵地,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为我们开辟新的党史文化宣传阵地指明了方向。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饱含了文化的内容。党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部门做好党史文化的弘扬工作,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党史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党史文化教育人。今年初,我市党史办挂牌成立了大冶市党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大冶分管党史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党史办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有20余位大冶名流、作家参加该中心的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实现了党史与文学艺术的结合,给党史注入文学艺术的内容和时代气息,把党史变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社会上影响极大。接着,大冶市又把大冶对外交流的媒体《大冶乡音》(内部刊物)交给党史办承办。目前,该办两块党史文化宣传阵地的工作有声有色。
(二)、建立党史教育基地和纪念场馆。在全国的所有县中,有不少县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革命纪念场馆。党史部门可以利用党史、革命史研究成果丰富的优势,维护和开发党史教育基地和纪念场馆的建设,为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申报省保和国保,然后逐步争取由党史办管理,使党史办拥有二级单位。在拓展此工作领域的过程中,我市也有成功的经验。今年,大冶市政府发文,把大冶兵暴旧址、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交给我办管理和开发。
(三)因地制宜,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县市中,有不少老苏区的革命旧址、纪念场馆众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作为县级党史部门,应因地制宜,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一是利用党史办精通党史、革命史的业务优势;二是利用在当地战斗过的老领导及其后代的人力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开发旧址和纪念场馆。2004年,在我办的建议和协助下,我市在青龙山公园扩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建烈士广场。另外,我办还成功向湖北省旅游局申报了大冶的两处红色旅游区。目前,我办正在协助殷祖镇开发南山头革命文化度假村。
综上所述,社会在进步,党的事业在前进,作为总结历史、面对现在、启迪将来的党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符合时代和人民对我们党史工作的发展需求。县级党史工作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认为,只要我们县级党史工作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党史工作领域,在艰难中求索和奋进,我们一定能促进县级党史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党史资政育人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