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指导

习近平讲解“一带一路”如何实现民心相通

发布日期: 2017-05-15 来源: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习近平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语言不通的陌生人到相互了解信任,从建立合作到命运共同体,无不以民心相通为前提。

一、通“话”

  语言是沟通的主要工具,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指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
  加强语言互通。“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50多种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长期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沟通主要还是依靠英语和俄语。有关“一带一路”的政策和建设可以用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通事、难以通心。要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民,最好用本区域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目前我国面向非通用语种的语言资源匮乏,语言教育薄弱,小语种语言人才匮乏,语言服务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需要。因此,语言规划、语言人才、语言技术,语言服务都应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中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为促进文化交流与友好互信提供重要基础。
  推动国际汉语传播。列宁曾说:“经济流通的需要往往是使居住在一个国家内的民族学习大多数人的语言。”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掀起“汉语热”,相关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认识到,要想实现本国的发展,就要搭上中国的“快车”,促进与中国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必须掌握汉语。从个人来说,掌握了汉语,可以打开许多领域的求职之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在加大外语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快汉语向国际社会传播的步伐,通过扩大国内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在国外开设中短期培训班、加大“走出去”企业对外籍员工的汉语培训力度,以及加强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等方式,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就高度赞扬了孔子学院对汉语传播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共“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不仅存在着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地缘政治矛盾,而且还存在着语言、历史、文化、宗教、制度、族群等各方面的深层隔阂,很容易在一些问题上产生误解和误判,同时还常常受到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极端主义等势力的威胁,因此,增进彼此了解以凝聚共识至关重要。
  增进相互了解。了解是信任的前提。由于利益分歧、宗教差异、文化多元等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情感不一。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以怀疑态度,另一些国家还存在“中国威胁论”。对此,我们应坚持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包容多样、自愿接受的原则,注重提高分歧管控能力,增强对异国文化的国际理解力,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让世界正确认识“一带一路”。要让全世界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是包容之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发展之路,而非封闭之路、霸权之路、掠夺之路、战争之路。“一带一路”拒绝“门罗主义”和扩张主义,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路精神。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向世界宣告:“‘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在2015年3月2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