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记忆拾贝

我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 2018-07-17 来源:

黎  辛

  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的时候,我在清凉山做过5年多《解放日报》副刊的编辑。在那里我经受了整风思想革命与审查干部的组织考验,学习到了党报工作的知识,受到过奖励与表扬,这是我大半生最难忘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解放日报》的创办

  毛泽东与党中央历来重视报刊工作。1939年6月,毛泽东与党中央将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毛泽东为《新中华报》题词:“把新中华报改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0月,毛泽东为《共产党人》杂志撰写的《发刊词》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必须有专门的党报。”可是,《新中华报》毕竟是一个四开四版的三日刊的小报,党中央的《解放》周刊每期也只有一个印张的篇幅,阵地太小了。
  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一年,不仅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与绝大部分伪军进攻解放区,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于年初在皖南围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军部与华中局领导机关,政委项英牺牲,军长叶挺被捕,大部分干部和战士牺牲或被捕。还不准共产党在重庆出版的《新中华报》发表皖南事变的真实消息。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只能题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6个毛笔大字在报上表示抗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博古向党中央提出“延安需要有一份日报与一个强有力的通讯社”,党中央表示同意。
  为办报方便,中央首先给报社找了个好地方——清凉山。这里本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旧址,可驻两千人。现在又开了许多窑洞,两社加上后来增加的人也不足五百,可以两个人住一孔窑。为发稿方便,又在清凉山西侧靠近中央印刷厂的平坝上新砌了两排十孔大窑,两边开窗,宽敞光亮。取暖在地下烧炕,暖和、干净又方便。这是当时延安最好的办公室,还给每位编辑配发了一盏美孚牌煤油灯,这是杨家岭党中央部分干部才有的。
  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合并为一个委员会管理。”这一任务落到博古身上,他担任了解放日报社社长,9月起又兼新华通讯社社长。
  《新中华报》于5月14日停刊。报社工作人员立即到延安城东的清凉山集中,并召开编辑部第一次会议,决定《解放日报》15日试刊,16日正式出版。报纸的发刊词是毛泽东写的,言简意赅,其中指出:“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他在发刊词中强调了党的任务,也阐明了党与党报的关系。那天报纸的头题新闻《苏联援华政策不变》是博古执笔的。

舆论领先

  《解放日报》创刊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社论,起到了舆论领先的作用。
  5月18日,毛泽东写了纵论天下大事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社论。博古拿到毛泽东这篇稿子后立即给其他同志传看,并仔细给大家讲解毛泽东文稿的高深思想和独特风格。
  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进攻苏联,《解放日报》头版头题报道了这个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闻,并配发博古执笔的社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
  25日,博古根据23日毛泽东为党内起草的《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的指示》,写了题为《为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社论,最早向全世界发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号召。之后,《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社论:27日发表《苏联红军——不可战胜的军队》,29日发表《苏必胜德必败》,30日发表《保卫人类文化,打倒法西斯》。这一系列社论从各个方面阐明苏胜德败的必然,讲解了反法西斯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而且是保卫正在进行反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道理。而对于中国,这战争才真正是“成败荣辱莫不休戚与共,又无东西彼此之分”。《解放日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始终走在世界舆论的前面。
  28日,《解放日报》头题发表八路军在华北全线出击,配合国民党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消息,中间加花边框刊登毛泽东执笔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的党内通知,社论是博古执笔的《谣言与烟幕》,揭露日本造谣八路军不配合国民党军作战的谣言。
  10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执笔的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他根据博古送来的新华社刚收到的保卫斯大林格勒的红军与后方前来支援的红军会师的消息写的。这篇稿子毛泽东是用软铅笔写在白纸上的,排字工人排字后难免污染笔迹,使校对困难。博古便把原稿拿到编辑部请大家分着抄清发稿。社论送达时,毛泽东还致信博古:“博古同志,写了个稿子,请看看可否当社论用?礼!毛泽东。”
  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很快包围了列宁格勒,但打不进去。不久后又包围了莫斯科,仍打不进去。希特勒调动德军150万人进攻斯大林格勒,想侵占斯城后进攻西伯利亚的苏联工业基地,尽快结束苏德战争。但在斯大林格勒进行了城市街道争夺战,还是打不进去。现在前后方红军会师,毛泽东说它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事实也是如此,此后红军每天向西前进,打了3个多月,在斯大林格勒西部外围一举歼灭德国法西斯精锐的鲍里斯兵团30万人,并活捉鲍里斯。直到这时,欧美报刊才说这是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0月14日与16日,《解放日报》又接连发表毛泽东执笔的评论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社论,同样是用铅笔写的,同样附了给博古的信,博古还是拿给编辑抄写后发排。原稿由抄稿人保留了。铅笔写稿难校对,此事不知道怎么让毛泽东知道了,以后他全改用毛笔写稿了。以前,他写稿也通常用毛笔,如5月18日的社论。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