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3时20分钟,毛泽东与张治中、王任重、宋侃夫、李尔重等乘坐四辆黑色轿车,前往武昌凤凰山下武昌第一纱厂炼铁工地。
王任重与毛泽东同乘一辆车。在车上,谈起了今年农业大丰收和农民的苦干精神。
毛泽东问王任重:“你看要不要农业合作社开个庆丰收的大会,让人们吃点肉,喝点酒……”
王任重说: “好。就在国庆节那一天,庆祝国庆,庆祝丰收。”
毛泽东说:“那么要发个指示,不然会有人说是铺张浪费。”“在苦战三年当中,积累不可过多,必须使农民越干越有味道,越干越有劲。”
毛泽东又对王任重说:“许多事情说来怪得很,要就没有,或者很少,要就很多很多。过去九年粮食增加得很慢,老愁粮食不足,可是今年一年就增加了几千亿斤。今年翻一番,明年还可能翻一番。这样我们的粮食就多得不得了。钢也是这样。过去九年搞了几百万吨今年几个月就可能增加几百万吨,……你看怪不怪。”
说着,说着,车已到了凤凰山下武昌一纱厂的小高炉工地。
毛泽东与王任重从第二辆车中走出来。
下车后,毛泽东同迎上车来的一纱厂党委书记胡伯琴等同志握手,便朝小高炉走去。一边走,一边听胡伯琴关于小高炉情况的介绍。
毛泽东走到小高炉的鼓风机旁,围着鼓风机走了几步,很仔细地观看鼓风机的工作情况。正在检查机器的机电工场主任程汉卿走了过来,胡伯琴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热情地伸出热情的手,程汉卿顾不上满手油腻,赶紧伸出双手,握住了毛泽东的手。
毛泽东向程汉卿询问了机器设备情况,程汉卿一一作了回答。
“这个小高炉是别人做的,还是你们自己做的?”王任重问。
“是我们自己做的。”胡伯琴回答。
“对,我昨天看到你在报上发表的文章了,知道你们修建小高炉克服了不少困难。”毛泽东说。
“不简单啊,纺纱厂也能炼铁。”张治中称赞地说。
毛泽东点点头,表示赞同张治中的话,接着说:“纺纱厂办钢铁,一个企业除了自己的专业外,还可以兼办别的工业和事业,要多样化,多样化好处很多。”
毛泽东提出要看看出铁的情况,胡伯琴便将毛泽东一行带到小高炉左边炉的出铁的地方。两个工人掌钎,一个工人挥大锤,一连打了几十下,铁口就开了。毛泽东特别高兴,他看了看手表,满意地说:“开口很快,只用了5分钟。”
王任重、张治中、宋侃夫等陪同在毛泽东左右,扇形散开,等激动人心的时候。小高炉出铁了!火红的铁水冲向沙……毛泽东擦擦额头的汗,向忙碌的炉前工投去亲切的目光……毛泽东问胡伯琴:“你们武汉有五个纱厂吧?”“是五个。”“都办小高炉没有?”
“都办了小高炉,还要办一些大高炉,他们钢铁办得好,纱布生产也是大跃进。”宋侃夫回答。
“好!”听到其他纱厂也办了小高炉,毛泽东感到很满意。
毛泽东无奈地离开一纱厂小高炉工地,边走边谈,他问了小高炉的矿石原料问题,还问了其他四个纱厂的位置在哪里,并说:“下次再来,再看看你们厂。”
回到汽车旁,即将离开的毛泽东没有立即上车,他转过身来向目送他的人招手,大声说:“再见!”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