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重写了一篇文章,名曰《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王任重将文章送给在东湖客舍的毛泽东审阅。
1958年,不仅在共和国史上,在中国几千年史上,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这一年,毛泽东从批周恩来、陈云等人的反冒进的南宁会议开始,一路高歌15年赶上英国和苦干三年改变面貌的主旋律。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更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毛泽东用诗的语言说:“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春风熏得游人醉,此时的毛泽东完全陶醉于被自己鼓动起来的热情中。
毛泽东最害怕六亿人民没有朝气。他认为:生产上要大跃进,思想上必须大解放,要有敢说敢做敢想敢于的精神。所以,他大讲特讲破除迷信。王任重的文章就是在他几次讲爵的影响下写成的。
一次是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讲,从古以来,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举了孔夫子、释迦牟尼、孙中山、马克思、章太炎、康有力、李世民、岳飞、梁启超等例子来说明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证明青年人要勇于胜过老年人。不要被名家、权威吓倒,打掉自卑感,去掉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敢想敢做。提出“经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要尊重马恩列斯,但不可迷信,当做神明,不敢触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
一次是在发动大跃进的党的八大二次会上,毛泽东说:“我们做的超过了马克思、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有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所以在实际方面是超过了。马克思那时有那时的条件,他没有做中国这样大的革命,我们的实际也超过了马克思。”
第三次是4月份,毛泽东在东湖客舍与王任重谈话时说:“跟马克思平行,不算马克思主义,比马克思低,不算马克思主义,只有超过马克思,才算马克思主义。”才华横溢、心高气盛的王任重根据毛泽东的这些学习马克思,但不迷信,要在革命实践中去超过马克思的思想,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作了宣传,这篇文章就是根据这个讲话整理而成的。这实质是一篇学习体会。毛泽东原则同意王任重的文章的基本观点,作了少许改动,但他嘱咐梅白打成清样送李达审阅。李达读了文章后说:“马克思死了怎么超?恩格斯也没有‘超’嘛!比如屈原的《离骚》,你怎么超?应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初是学习(包括读书和使用),发展是学习的必然结果。目前我们党的情况,一是普及不够,二是头脑发热。”
李达的意见,王任重极为重视,后来将文章标题改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使文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提起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这是领袖们的事情。是的,列宁根据俄国新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丰富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杰出的典范。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吸收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我们都把自己看做毛泽东同志的学生,学生就是应当向先生学习,学习毛泽东同志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矢’来射中国革命的‘的’,又如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又通过革命的实践来检验和发展革命的理论。我们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做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这是不错的。同时,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已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必然还要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这里,向我们的革命斗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干部提出了一个任务,这就是说,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把自己熟悉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加以总结,写出理论文章来。”
“马克思、列宁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理论家,但是他们早就离开了我们,不能指望已经死去的人替我们解决现在和今后发生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毛泽东同志一个人或党中央的少数领导同志来解决各个地区所发生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一个省有几十万干部,几千万人民群众;一个县也有上千干部,几十万人民群众。几十万人在思想、在行动、在实践,实践当中出理论。所谓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头脑里空想的东西,而是千百万人民实践经验的集中和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特别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所谓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的中心任务。难道脱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能够搞好政治思想工作吗?当然不能。反过来说,如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脱离了当前的革命实践,脱离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向,不是就成了无的放矢吗?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工作,并且要通过实践去发现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者说:“我开始考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来想用‘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这样的题目,因为有几位同志不同意,所以放弃这个题目。如果说学生要超过先生,儿子要超过老子,青年人要超过老年人,活人要超过死……这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赞成的;但是如果说要超过马克思,那么,有人认为这似乎太狂妄了。我想,如果不准说超过马克思,那么能不能说马克思不仅是前无古人而且是后无来者的一位神仙呢?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达到了真理的顶点,已经结束了真理呢?我看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不能同意的。那么超过马克思的提法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呢?难道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实践,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没有超过产生马克思主义的19世纪吗?难道马克思不希望后来的人超过他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而且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列宁就是超过了马克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人;社会科学的许多部门,在马克思死后,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马克思所希望的事情,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当做的事情。说超过马克思,丝毫没有轻视马克思的意思,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我们崇拜马克思,但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都不能以马克思所得到的成就为满足,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王任重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58年7月份的中共湖北省委理论刊物《七一》杂志上,发表后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指斥”,但影响是很大的。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彩之处,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魅力所在。王任重的本意是:鼓励党的干部破除迷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199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任重文集》中收录了这篇文章。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