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毛泽东在东湖

“要面向工农兵”

发布日期: 2015-01-22 来源:

  4月3日傍晚7点多钟,毛泽东与王任重、周小舟、曾希圣一起来到了武汉素有名气的老通城餐馆。
  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和筱桃园的排骨汤,还有面窝、苏胶等,都是具有湖北风味的小吃而闻名于世,不少外地来武汉的人都要品尝。
  毛泽东、王任重、周小舟、曾希圣一起走进老通城店堂时,被一个正在吃豆皮的3岁小女孩王熙宾一眼认出来了,她用小手指着,扯开大嗓门高叫一声:“毛主席!毛主席!”然后跳下椅子朝前奔去。她的四个哥哥姐姐也一拥而上,5岁女孩用手扯毛主席的衣角问:“毛主席,你是不是从北京来的?”
  “是呀!”毛泽东弯下腰,笑着同弦子们一一握手,抚摸着他们的脑袋。孩子的妈妈刘燕如如梦初醒,赶快迎上前去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与她拉开了家常,问她的工作,问她的家庭。其他正在用餐的顾客也一一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向他们挥手致意。
  这时毛泽东走到一边,看着墙上贴的除四害和大跃进的标语,一边看,还一边念出声。问经理万书明:  “这是你们写的吗?”万书明回答是。毛泽东赞道:“好,好。”一边用手敲着墙,间:“这墙用什么东西做的?”万书明回答:“用刨花板做的,很经济。”
  毛泽东朝厨房走去。厨房里面的师傅正在干活,头一个看到毛泽东的是做汤包的钟生楚师傅。他刚刚把包子掐好,装上笼,准备去盖盖子,毛泽东就走到他面前,钟生楚一下怔住了。
  毛泽东问钟生楚:“这是什么包子?”钟生楚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再次问:“这包子是什么做的?”
  钟生楚才如梦初醒,说:“是汤包,是我做的。”大家见此状,都笑了。
  毛泽东走到三鲜豆皮的师傅曾延龄前问;“那你是做什么呢?”
  曾延龄回答:“我是做豆皮的。”
  曾延龄又说:“我专门做点好豆皮,请您老人家吃。”
  毛泽东笑着说:“你太细心了,谢谢。”
  毛泽东走到灶前,用手摸了一下灶面,然后看手指上有没有灰尘。一看没有,便称道:“这个大炉灶很干净呀!”
  随后,又与做菜的李汉卿师傅和其他一些人聊天。
  在餐馆看了一遍,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今天就在这里吃饭吧!”
  听这么一说,老通城的师傅又高兴又紧张,都想让毛泽东品尝自己的手艺。
  饭菜上来了。毛泽东与王任重、曾希圣、周小舟等随行人员围成一桌。他凑上前看看,指着面前的碗碟,问曾希圣、周小舟说:“你们那里可没有这个,这是真正的湖北风味。”一句话把老通成的师傅说乐了。
  8点多钟,毛泽东才开始用餐。在餐厅吃豆皮、汤包,其他顾客也不走,要多看看毛泽东。孩子们也不吃,只顾睁着圆圆的眼睛盯着。有一个胆大的孩子竞跑到毛泽东跟前看着,毛泽东放下碗筷,摸摸他的脑袋,还用大手去握握他的小手。
  一会儿,毛泽东想起什么,停筷问道:  “司机同志吃了没有?”
  有人到答:“都在吃。”
  大家吃完了,毛泽东站起身,看看表,准备离开。师傅们拥向前去同他握手告别,毛泽东没有忘记问上一句:
  “你们是合作社,还是公私合营?”
  师傅们说:“我们是国营。”“国营的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面向工农兵。”毛泽东说道。
  王重任与宋侃夫当即表示:“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认真落实。”快走到门口了,毛泽东看见厨房里又陆续走出一些师傅,就转身再和大家一个一个握手告别,感谢他们的款待。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