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红色荆楚》
P. 20

·征程卷


                聊生。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分子一度沉浸在苦闷和彷
                徨中。

                   “入民国以来,更觉有一惊心动魄之气象”,“市井萧条,
                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以此为基,而建国其上,喻以累卵,
                尤觉不切”。 一直追随孙中山进行反袁斗争的湖北红安人董必

                武,对辛亥革命后沉闷的社会空气,提出了犀利的批评。
                     痛定思痛,董必武等感到必须从宣传和教育入手,从思想
                上唤起广大民众。
                     董必武的思想代表了先进的中国分子对现实问题的共同思

                考。船坚炮利并未能阻挡列强的瓜分豆剖,没有文化和民众根
                基的民主共和也如同沙滩楼阁。要彻底奠立新制度,必须培育

                新的文化,造就新的国民。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
                青年》),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以凌云健笔,对以孔
                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及其伦理思想展开猛烈抨击,在万马

                齐喑的中华大地上振臂疾呼。
                     一场呼唤青春中国、青春国民的新文化运动勃然兴起,新
                的时代强音开始在中华大地上风雷激荡。

                     这场运动的兴起,使一切阻碍新思想传播的封建思想成为
                众矢之的,中国思想界激情洋溢,风起云涌。
                     新文化运动吸引着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在武昌

                中华大学读书的恽代英,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他夜
                以继日,奋笔疾书,撰写、发表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文章。自
                1917 年起,恽代英开始在武汉组织互助社、利群书社等学生进

                步社团,联络黄负生、林育南等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砥砺品
                行,关注社会,学习和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武汉一时成为继上
                海、北京、天津、长沙之后,中国又一个新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00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