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红色荆楚》
P. 24
·征程卷
五四运动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学习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到“民间去”成为先进的中国分子又一新的革
命行动。
在湖北地区五四运动中起核心和领导作用的先进分子恽代
英、林育南、陈潭秋、施洋、黄负生、李求实、李书渠,也和
全国的先进分子一起,开始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行
动。
恽代英是湖北地区经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通过较长
时间的思考,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的典型。在他们
进行艰难的革命探索和选择之时,以董必武、陈潭秋为代表的
先进分子则在实践中较早地作出了正确选择。
董必武是湖北地区参加过辛亥革命斗争的革命者之一,早
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曾两度东渡日本留学,一直
追随孙中山进行反袁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的一次
次失败,使他一度陷入苦闷之中。1919 年 2 月,董必武由湖北
至上海,在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湖北同乡李汉俊影响下,开始
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以湖北善
后公会的名义连续向湖北及全国发出爱国通电。此时,以武汉
学生代表身份来到上海的陈潭秋,也在此与董必武结识。他们
一见如故,共同探讨革命道路,开始了他们漫长的革命友谊。
1919 年 8 月,董必武和陈潭秋从上海回到武汉,准备从办
报纸和学校入手,宣传革命,唤起民众。在筹办报纸失败后,
他们于 1920 年 3 月共同创办私立武汉中学,聘请钱介磐、刘
子通、黄负生、赵子健等进步知识分子为教师。学校实行一整
套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开设社会主义课程,引导学生阅读进
步刊物。武汉中学由此成为湖北地区继利群书社之后又一个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影响下,一批
在武汉中学读书的学生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