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红色荆楚》
P. 121

第四章·艰辛探索





                                          高歌猛进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民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如何开展大规
                 模的经济建设,如何建立起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紧迫问题。
                      早在 1952 年 9 月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就提

                 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953 年 2 月,毛泽东开始离京
                 南下考察调研,就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系列思想问题进行了阐
                 发。经过大量的调研,中共中央在新中国成立四周年前夕宣布

                 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此,这条总路线像灯塔一样照耀着全国各族人民逐步从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湖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起步较早。土地改革完成后,省委
                 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 年 2 月,湖北省

                 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浠水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组织起来”的农民初步显示出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优越性,
                 带动了全省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1953 年,在全省第二次农村

                 工作会议上,公布了对粮棉产量的提高要求和过渡时期总路线,
                 客观上推动了全省互助合作运动的纵深发展,使农业生产互助
                 合作开始了有计划的全面发展。1954 年,湖北大规模地以乡为

                 单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1955 年底,基本实现了初
                 级农业合作化。1955 年 10 月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



                                                                                 107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