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红色荆楚》
P. 152
治江序曲
——荆江分洪工程
在巍巍荆江大堤上,耸立着一座 13 米高的塔形花岗岩建
筑——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
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防洪枢纽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及其
建设者。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城陵
矶江段通称荆江,全长 340 公里。荆江河段弯曲多变,形如“九
曲回肠”,汛期洪水位高出堤内地面 10 ~ 14 米,常常溃堤泛滥。
新中国成立前,荆江洪涝灾害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危及两岸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江汉平原和武汉等大中城市发展,成
为湖北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荆江水患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0 年 10 月,毛泽
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听取中南局代理书记邓子恢的汇报,认真
研究了荆江分洪工程方案。1952 年 2 月 25 日,毛泽东批阅了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3 月
31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
成立以时任省委书记李先念为主任,唐天际、刘斐为副主任的
荆江分洪委员会。
4 月 5 日,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全面开工!
为鼓舞士气,中央人民政府委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到荆江
分洪工程工地慰问。毛泽东专门为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
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恩来也为工程题词:“要使江湖
都对人民有利。”
荆江分洪工程分两期施工,第一期为主体工程,第二期为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