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全世界都知道,1927年的汉口是‘红色的汉口’”,这是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中写的一句话。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中国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国民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国共两党有智慧和远见的政治家们,开始瞩目武汉这座长江中游、连接南北、九省通衢的战略地位,敏锐地感受到革命重心必须北移,以推动中国革命向全国发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逐渐成为大势所趋,政治所向,众望所归。
1926年11月中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作出迁都武汉的原则决定,随后派遣一批大政要员启程北上,筹备迁都事宜。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开始在汉口办公,并发布命令:“确定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中国共产党也吹响了向武汉集结的号令。1926年9月,张国焘以中央驻汉代表身份首先前往武汉,指导发展党的组织和工人运动,负责与国民党党、政、军合作沟通,多次呼吁中共中央尽快迁至武汉。随后,中共中央又调项英、李立三、刘少奇、毛泽东、罗章龙、吴玉章、张太雷、恽代英等人抵汉,党在武汉的力量迅速聚集。1926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汉口成立中共中央汉口临时委员会,全面负责武汉方面的各项事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机关也陆续向武汉集结。中共中央军事部汉口办事处是最早迁移武汉的中央机关办事机构,此后中共中央农委、宣传部、组织部、妇女部等陆续迁来武汉。1927年4月中旬,陈独秀抵达武汉,中共中央最后一个机关中共中央秘书厅也迁往武汉。至此,中共中央机关全部迁到武汉,党的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到达了武汉。武汉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之一。
在领导推动武汉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的过程中,武汉升起了两颗璀璨的明星。刘少奇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汉口办事处和湖北全省总工会秘书长,深入工人斗争第一线,积蓄斗争思想方法,撰写了《工人代表会》、《工会经济问题》和《工会基本组织》三本小册子,成为指导工人运动的宝贵文献。中共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通过32天的湖南考察,在武昌都府堤住所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击了部分人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瞿秋白称他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王”。
1927年的武汉,是革命的中心,赤色的世界。
Copyright @2014-2018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