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党史>红色经典

革命浪潮之十七——孤军北上 勇做先锋

2015/07/15

  70多年前,有一支红军队伍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这,就是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原属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红四方面军转出大别山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武装和地方游击队重建了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3000指战员根据中央指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鄂豫边界出发,开始长征。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转战到陕西洛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苏区,主力红军增至3700人,另外还有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2000余人。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能建立一块较为稳定的根据地,并使队伍获得发展,这是长征中仅有的一例。
  由于没有电台,红二十五军自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就与中央失去了联系。获悉红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将继续北上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立即作出决定:留下部分武装坚持斗争,主力继续北征,迎接中央红军。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县沣峪口地区出发,踏上继续长征的征程。先是攻占了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然后大胆地向敌纵深挺进,切断了陕甘两省的大动脉西兰公路,如一把尖刀,直捣敌后。国民党政府大为震惊,连发5道电令,把围剿主力红军的兵力用来对付红二十五军。蒋介石恼怒之下,把红二十五军负责人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标定头颅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在辉煌的战功背后,红二十五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副军长程子华、徐海东因身先士卒而负重伤,军政委吴焕先更是在带头冲击火线时英勇牺牲。毛泽东曾多次称赞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既是对徐海东个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勇做先锋的高度评价。



Copyright @2014-2018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