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4
“到武汉去!”南京沦陷前夕,中国文化界的一声呼喊,让千百万人从四面八方云集武汉。
国民党党、政、军机关迁来了,共产党一批重要人物派来了,文化界人士来了,工商界同胞来了,青年学生来了,妇女儿童来了,一时间,这个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种抗日力量。
把抗日力量组织起来,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成为在武汉的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于光远,这个来自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青年人,赶赴武汉,肩负着建立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武汉办事处的使命。他不辞辛劳,艰苦工作,吸收进步青年,组织抗日力量,在武昌育婴堂街7号成立了办事处。他没有停止脚步,从成立武昌、汉口民先队部,到成立武汉地方队部,再到成立湖北省队部,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把抗日力量不断汇集在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旗帜下。
郭沫若到武汉后,不想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一职,认为那是为国民党做“卖膏药”的工作。周恩来闻讯后,耐心劝说。为了中国抗战,为了抗日救亡,郭沫若欣然上任。他以极大的政治热烈,敞开大门,吸纳了包括胡愈之、郁达夫、徐悲鸿、沈钧儒、田汉、冼星海、洪深、冯乃超等一大批文化界的著名人物,成为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迁到汉口出版,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一样,受到民众青睐。《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发表后,邹韬奋不顾一些人的劝阻,毅然在《抗战》上刊载,取得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1938年7月,该刊与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为《全民抗战》,成为武汉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1938年4月的抗日宣传周,文字的,口头的,歌咏的,美术的,戏剧的,电影的,游行的,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使武汉抗战的热烈频频迸发。中山公园举行的歌咏大会,冼星海、张曙一起指挥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救国军歌》、《中华民族不会亡》等,歌声嘹亮、此起彼伏,响彻了武汉的上空。
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亡运动,高奏激昂的时代强音,把千百万人民大众组织到抗日斗争中来,成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直到取得抗战胜利的不竭动力。不少进步青年由此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纷纷投奔延安,投身革命。
Copyright @2014-2018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