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红色荆楚》
P. 117

第二篇·建设时期


                 庞大的吃商品粮人群使脆弱的农业无法承受。从 3 月开始,湖
                 北下决心将 1958 年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除少数重要工种
                 和个别骨干以外,一律动员返回农村。当年城镇人口就减少近

                 120 万人。
                      基建投资也开始大幅度压缩。当年投资就比 1960 年少了
                 85.2%。对大批技术落后、亏损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采取拆、

                 停、并、转的措施,几年来声名远扬的企业都走上了自立图存
                 的奋斗道路。而同时期所有制结构也作了大调整。大批手工业
                 企业失掉了全民所有制的“铁饭碗”,开始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没有皇粮可吃了,经济活力反而大大增强,当年全省手工业劳

                 动生产率就提高了 30 个百分点。
                      经过精简压缩,到 1962 年底,全民所有制职工比 1960 减

                 少了一半以上,城市消了“肿”,农业也有了恢复的条件。
                      在“大跃进”中,湖北农业遭受了严重损失。人民公社平
                 均主义、大包大揽的做法,严重降低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对农
                 业进行调整的关键,就是要照顾到农民自身的利益,从而调动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恢复生产。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湖北省
                 终于决定将主要的经济权力从公社和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
                 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中共中央采纳了湖北的意见。中央

                 还确定对“反右倾”中被错误批判的干部平反。这样一来,大
                 量被抽调的干部又重新回到生产队。“大跃进”以来被错误批
                 判的农村干部也得以平反,生产队的骨干力量得到加强,农村

                 生产终于开始出现可喜的转机,当年粮食产量就增长 24%。走
                 了几年的弯路,大家逐渐开始认识到,在湖北这样的农业大省
                 建立和发展现代工业,必须以农业稳步发展为前提。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湖北的经济状况开始迅速从谷底回升。
                 从 1963 年起连续三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年增长超过了 8%,工
                 业年递增率则超过了 20%。而进入 1965 年的时候,《湖北日报》



                                                                                 103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