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红色荆楚》
P. 148
·征程卷
217 万多公顷,由占耕地总面积的 14.3% 提高到 64.3%,抗灾
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建设了荆江分洪区、杜家台分洪区、荆
江大堤加固、黄广大堤加固、洪湖分蓄洪、下荆江河势控制、
武汉市堤防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使全省形成了具有防洪、排
涝、灌溉等综合性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使全省范围内洪水能
挡,灌有水源,排有出路,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湖北
的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总数、大型排涝泵站装机容量均居
全国第 1 位。众多的大中小型齐备的水利设施,为湖北农业的
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筑起了一道又一道护卫生命的防线。
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全省用于农村生产的投资
8 亿多元,形成拖拉机、内燃机、机耕船、耕作机械等十二大
类产品的农机生产体系。到 1978 年底,全省拥有农机总动力
616.1 万千瓦,居全国第 5 位,拥有各类拖拉机 25.6 万台,农
用汽车 1.8 万辆。
为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全省普遍
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良
种播种面积已达 90% 左右。1978 年以来,全省建立了一批省
级商品粮基地以及一批农林牧生产基地,社队企业也得到迅猛
的发展。
农业条件的改善,保障了农业的发展,开始改写农民“望
天收”的历史。1978 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 85.88 亿元,位
居全国前 10 名。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国排名,粮食居第 6 位,
棉花第 2 位,油料第 8 位,水产第 10 位。
科教兴盛
荆楚大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新
中国成立之初,在当时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政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挤出较多的财力、人力办教科文卫事业。29 年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