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红色荆楚》
P. 190
·征程卷
四大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
改革,建立龙头企业的动力机制;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完
善龙头企业的带动机制;通过契约、合同形式,建立健全利益
调节机制;突破条块分割,形成合力机制。
7 月 13 日,省委、省政府确定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包括十大商品基地、六大企业集团和 30 个龙头企业。以粮、棉、
油、畜牧、水产、林业、蔬菜、特产八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
的十大商品基地是:粮食基地、棉花基地、油料基地、蔬菜基地、
蚕茧基地、清江流域山羊基地、汉江流域肉牛基地、江汉平原
水禽基地、林业基地、渔业基地。六大企业集团是:畜牧集团、
渔工商集团、林工商集团、农垦农工商集团、种子集团、食品
集团。30 个龙头企业建设的标准是:产品年销售额 5 亿元以上,
整个产业链产值(或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元,产销率达 95%
以上,利税率 10% 以上;龙头企业带基地的面积 5 万亩以上,
参与产业链的农产超过 1 万户。
1997 年底,全省有半数以上的农户 (500 多万户 ) 以各种形
式进入产业化经营,县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达 1162 个,带动
基地 3200 多万亩。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品带动型、
商品基地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
营形式。
1999 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关于建设农业强省和推进
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把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
次创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的重大战略部署。农
业产业化经营在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市场网络、产业链条的
培育和建设上,与乡镇企业结合、以小城镇为依托,使龙头企
业适当集中,促进产业经营向纵深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
增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到 2001 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
营组织达 2300 多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68 家,比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