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红色荆楚》
P. 91

第三章·荆楚雄师





                                          长征驿站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石窝窝,山连山,茅草路,五寸宽。背笼背,担子担,一

                 天难上一架山。”这是鄂豫陕边一首反映当地地形地貌的民谣,
                 险恶的环境,复杂的地形,却是被国民党重兵围剿的红二十五
                 军的最佳战场。

                      1934 年 12 月,红二十五军经过二十余天的奔袭,从鄂豫
                 皖根据地长驱千里,以不足 3000 人的兵力,粉碎了几十倍于
                 己之敌的围堵,来到了陕西洛南。在此地庾家河,红二十五军

                 经过一场正副军长都身受重伤的恶战,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
                “中央军”的尾追。暂时摆脱困境的红二十五军立即作出了“这
                 里是适应我们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判断,提出“立
                 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战斗方针。

                      随后,这支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岁的“娃娃军”以大回旋
                 行动,南下郧西,北返洛南,东入卢氏,西转蓝田,发动群众、
                 横扫民团,迅速打开了斗争局面。到 1935 年初,开辟了镇安、

                 山阳、旬阳、郧西四县边区根据地,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的基础。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红二十五军在三省边区迂回抗
                 敌、创建并逐步稳固了鄂豫陕根据地。整个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全盛时期人口约 50 万,面积 3 万多平方公里,主力红军增至
                 3700 人;另外还有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 2000 余人。
                      1935 年元宵节,郧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后的广场上人头

                 攒动、锣鼓喧天。周围十几里的回、汉农民听说红军大部队要
                 在这里开祝捷会,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争相目睹红



                                                                                 077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