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红色荆楚》
P. 49
第一篇·革命时期
红色苏区
继全省秋收起义及黄麻起义之后,湖北党组织又相继领导
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鄂北农民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纷起而倏落,在取得短暂和局部的胜利之后,
由于力量分散和国民党的重兵“围剿”而遭致失败。在敌人残
酷镇压中顽强坚持下来的革命武装,开始认识到由中心城镇向
农村转移和纵深、进行农村武装割据、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必要
性。
1928 年 5 月,由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的中国工农
革命军第七军,结束在鄂东北地区近半年的转战流徙,转移至
与黄安交界的河南光山柴山保,开始了在鄂豫边界地区进行武
装割据、建立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七军随后改编为红
十一军三十一师。1930 年 3 月,鄂豫边根据地党组织与 1929
年 5 月河南商南起义后建立的豫东南根据地、1929 年 11 月安
徽六(安)霍(山)起义后建立的皖西根据地党组织,整编建
立统一的鄂豫皖边特委,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和商南起义武装改
编的十一军三十二师、六(安)霍(山)起义武装改编的十一
军三十三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
式形成。
荆江两岸年关暴动结束后,贺龙和周逸群奔赴湘鄂边地区
继续发动武装起义,于 1929 年初和同年夏,先后建立以鹤峰
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和以洪湖、监利等县为中心的洪湖革命
根据地,建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红六军,1930
年 7 月两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红四军更名为红二军,红二、
六军合编成立红二军团。9 月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统一的湘
鄂西根据地形成。
鄂南武装斗争在 1927 年秋暴失败后,于 1928 年 6 月开始
在阳新、大冶等地发展起来,1929 年 6 月大冶中心县委发动阳
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