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红色荆楚》
P. 100

·征程卷


                大幅下跌,初步扭转金融形势,为人民币进入流通市场创造了
                条件。1949 年 7 月,武汉市物价暴涨,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
                府集中以平价抛售 3000 多吨粮食和大量物资,促使物价回落。

                1949 年 11 月和 1950 年 2 月全省物价上涨达到巅峰,省市政府
                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集中抛售近 5000 吨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
                收紧银根,加强市场行政管理,导致投机商囤积的物资迅速贬

                值,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两大战役的全面胜利,结束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的局面,稳定了旧政权留下的经济乱局。随后,贯彻落实中共
                中央关于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重大措施,在全省统一财政收支,

                统一物资调度,统一现金管理,统一机构编制与供给标准,裁
                减冗员,节省经费,有效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势头。到 1950

                年春,全省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日趋稳定,国民党时期愈
                演愈烈的通货膨胀终于消除了。
                     平抑物价、统一财经,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为
                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扩大加工订

                货和代购代销、调整税收负担、加强货币投放等措施,调整公
                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企业解决面临的
                困难,推动全省工商业转暖回升。同时,采取措施组织农村土

                特产品购销和工业品下乡,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国民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一度疑虑重重的人们看到了新政权管理国家经济的能力,

                开始感受到生活在悄悄地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安稳起来。广
                大人民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开始重建家
                园。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两岸人民头悬 10 余米高的
                长江洪水,诚惶诚恐,无有宁日。新生的人民政府决心根治荆
                江水患。1952 年 4 月 5 日,荆江分洪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毛泽



               086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