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红色荆楚》
P. 104
·征程卷
来的贫雇农,虽然有了土地,但是耕牛、农具、资金还很缺乏,
不仅扩大再生产困难,而且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生产、生
活均有困难;二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势单力薄,难以较大规模
地兴修水利,有效地抗御水旱灾害,而湖北易遭灾害的面积十
分广大。因此,组织起来,克服困难,战胜灾害,发展生产,
是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湖北农村分到了土地的人
们,就逐步改变以往分散的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开始走上“组
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据 1952 年 10 月统计,全省农
村已组织临时性和季节性互助组 26 万多个,参加的农户达 186
万多户,约占农户总数的 30%。其中已出现一批常年互助组。
此外,在浠水等县还试办了 7 个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
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1954 年底,全省农村各类互助组
发展到 51 万多个,入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60%。同时,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有所发展。同年底,全省已有 9881 个初级社,
入社农户 24 万多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 3.96%。从互助组到初
级社,从分散、个体的农业劳动到农业互助组劳动,“单干不
如互助,互助不如合作”的事实使农民们又一次体会到,社会
主义在农村的劳动竞赛和走向共同富裕成为浩浩荡荡的时代潮
流。
1955 年 10 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公
开发表后,湖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也随之加快。到 1955 年底止,
初级社已由秋季的 1.4 万多个,一跃而为 14 万多个,绝大部分
互助组已转为初级社,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 74.55%,基
本实现了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紧接着,1956 年春,又通过
扩社、并社等,掀起了转高级社的高潮。到 1956 年底,全省
高级社已发展到 38979 个,再加上占全省农户总数 0.3% 的初
级社农户,全省入社农户已达 98.14%。至此,全省对农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土地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已普遍建立
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