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红色荆楚》
P. 168
·征程卷
继建立了宜昌市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孝感市新产业开发区。
经济调整
“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
后国民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长期的政治动
乱和极左思想的影响,当时的国民经济仍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
问题。主要表现在:农轻重、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失调,建
设规模过大,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混乱,经济管理体制僵化,
经济效益低。
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
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决定用 3 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6 月,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贯彻 4 月中央工作会议精神,
决定开展以协调主要比例关系、理顺经济为重点的国民经济调
整工作。省委根据湖北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全省调整工作的重
点放在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上。
湖北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首先集中力量抓农业生产,特别
是狠抓粮食生产。经过努力,1982 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
200 亿公斤,保证了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加速发展
农业生产的同时,湖北省还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农民收入。
为了纠正建国以来湖北省轻重工业比例长期严重失调,特
别是轻纺工业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成本高,远远不能满足群
众的需要,更缺乏出口竞争能力的状况,湖北在调整中实行了
轻纺工业“六优先”的原则,即在原料、燃料和电力;挖潜、
革新、改革;基本建设;银行贷款;外汇;引进新技术等 6 个
方面,对发展轻纺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优先给以解决,为轻工
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1982 年,轻纺工业大幅度增长,增幅
比重工业高出 26.6%。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