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红色荆楚》
P. 156

·征程卷


                指导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联产到组心存疑虑。
                     1980 年春,正当相当一部分干部对联产到组还心存疑虑的
                时候,湖北农村的部分边远山区和其他地区的极少数贫困队,

                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这一改革在全省引起对包产到户的热
                烈讨论。
                     1980 年 8 月,省委三届十六次全体 ( 扩大 ) 会议,针对农

                村工作情况,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克服农村
                工作中的“左”的僵化思想。9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0 月,省委
                召开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强调清除“左”的影响,尊重群

                众意愿,让群众自己选择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在包产到户问题
                上,也开始放开农民的手脚,不仅认为山区和贫困队可以包产

                到户,而且允许对平原、丘陵地区的生产队试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1981 年,
                包产到户在实践中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时,平原、丘
                陵地区普遍实行了旱地包产到户,对水田能否包产到户存在较

                大争议。1981 年 2 月,省委召开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行
                生产责任制提出了“方向要明确,步骤要稳妥”的指导方针,
                一再强调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并肯定了

                水田也可以包产到户的做法。
                     从 1981 年下半年起,湖北农村就有少数生产队开始实行
               “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包产到户相比,“大包干”不需

                要把个人劳动成果通过工分这个环节“拐个弯”再与个人收入
                联系起来,把农户应当交售给国家的部分和生产队提留的部分
                都包“干”定死了,因此农户的责、权、利非常明确,办法非

                常简便,也更受广大群众欢迎。沔阳县 ( 今仙桃市 ) 有一户农
                民贴出一副对联:“责任制符合民意,大包干尤其优越”,横批
               “党同民心”。这副对联反映农民群众对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满意



               142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