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红色荆楚》
P. 159

第三篇·改革时期


                 形成发展推动了湖北农村商品市场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日益突出,一方面粮食大量积压,出现卖粮难的情况,另一方
                 面农产品却又因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
                 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出现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重新找出

                 路等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新配置农村生产力成为一项
                 重要任务。1984 年 12 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农村经济
                 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
                 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把农民生活搞富的

                 任务。在这之后,湖北在三个方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种植
                 业内部,由单一粮食型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

                 料作物多元化结构;在大农业内部,由单一种植业结构,调整
                 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结构;在整个农村产业结
                 构中,由单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农工商全面发展的综合
                 型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崛
                 起。1984 年 11 月,省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把
                 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湖北经济的一个主攻方向,要求放开手

                 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胆地放手兴办家庭工厂、联户工厂,
                 提倡发展饲料、食品、小水电、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和采矿
                 业,以及传统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种行业。此后,湖北省

                 乡镇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乡镇企业实行开放经营,积极
                 参与市场竞争,摆脱了封闭式的经济方式和单一的发展模式,
                 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1987 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

                 到 186.67 亿元,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8 年,乡镇企业产
                 值达到 246.15 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 1.48 倍。1979 年至 1988
                 年,乡镇企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由 6% 上升



                                                                                 145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