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红色荆楚》
P. 161

第三篇·改革时期


                 济体制综合改革。
                      1981 年 7 月 31 日,国务院批准《关于在湖北省沙市市进
                 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报告》。沙市市是全国第一个经济

                 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简政放权,打破
                 原有条块管理,按照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大力推进企业的改
                 组联合、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促进科技与

                 生产的联合;开放市场,逐步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城乡开放
                 的流通体制。到 1983 年,沙市市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
                 显成效。1984 年 5 月,全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总结推广
                 了沙市市的经验。5 月 22 日,省委、省政府就经济体制改革提

                 出若干意见。总的原则是: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大
                 的管住,小的放开;对城市要放权,对企业要“松绑”;宏观

                 要控制,微观要搞活。具体来说要做好 6 项工作,即下放经济
                 管理权限,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改革流通体制,做到货畅其流;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搞活城镇集体经济;改革科技
                 体制,搞活科研工作;切实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沙市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国和全省经济体制的全面改
                 革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初步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全省共有几十万名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批回城,迫切要求安排工作。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委提出劳动就业要广开门路,在国家统
                 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
                 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这就为城镇青年就业广开了门路。从
                 1979 年到 1982 年,全省共安排 105 万人就业。在这个过程中,

                 全省集体、合营、个体经济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初步形成
                 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局面;商业、运输业、



                                                                                 147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