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红色荆楚》
P. 157

第三篇·改革时期


                 心情。1981 年 9 月,省委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允
                 许实行“大包干”,并要求各级领导要热情地帮助实行“大包
                 干”的生产队解决存在的问题。于是,“大包干”责任制在全

                 省迅速发展起来。1983 年春,全省全部实行了“大包干”。此
                 后,湖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其他领域延伸和向专业化方向
                 发展。“包”字上“山”( 山林 ) 下“水”( 水面 ),从种植业扩

                 展到林业、水产养殖业及其他行业,并使承包向专业化、社会
                 化的方向发展。
                      湖北从 1979 年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克
                 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快速发展。1979 年至 1984 年期间,湖北农业总产值
                 年均递增率高达 6.8%,比 1953 年到 1978 年农业总产值年均

                 递增率 3.7%高出 3.1 个百分点。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湖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为
                 导向进一步深化。其主要内容是,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
                 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

                 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业现代化开辟道路。这是湖北
                 农村改革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湖北农村改革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主要任

                 务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
                 管理体制。一方面保持家庭经营的稳定,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1984 年后,湖北省宣布土地承包期延长至 15 年以上,

                 生产周期长的开发性项目,如果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
                 包期还可以更长一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一家一户难以办到
                 的事,则由集体统一经营,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

                 多成分、多功能的服务组织,为农民家庭经营提供优质社会化
                 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中政社合一的人民公



                                                                                 143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